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陈建军的声音在走廊里响起:“沈良在哪儿?赶紧过来!”
张强和沈良对视一眼,都听出了语气中的紧张。
“陈主任,我在这里!”沈良应声道。
陈建军匆忙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出事了!刚才接到市里电话,下午有省里的技术专家组要来检查项目进度。”
沈良皱起眉头。这来得太突然了。
“什么时候到?”
“两点半!”陈建军看了看表,“现在已经一点了,时间紧得很。”
张强在旁边小声嘀咕:“怎么这么急?平时不都是提前几天通知的吗?”
陈建军摆摆手:“听说是临时决定的。省里对我们这个项目很重视,想看看具体进展。”
沈良迅速收拾桌上的图纸。这种检查,最怕的就是没有实质性成果展示。
“现在的挖掘机样机状态怎么样?”他问道。
“还是老毛病。”陈建军叹了口气,“液压系统不稳定,昨天试运行的时候又出现了故障。”
这就麻烦了。空有理论设计,没有实际演示,专家组肯定不会满意。
张强忽然开口:“沈工,您刚才画的那些改进方案,能不能临时实施?”
陈建军眼前一亮:“对啊!沈良,你有什么办法?”
沈良快速在脑中盘算。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要彻底解决液压系统问题肯定不现实。
但是...
“可以试试应急处理。”他说道,“不过需要配合演示技巧。”
“什么意思?”陈建军不太明白。
沈良站起身:“走,先到现场看看设备状况。”
三人匆匆走向车间。
巨大的挖掘机样机静静停在那里,黄色的车身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几个工人正在检修液压管路,满头大汗。
“小李,故障具体在哪个位置?”沈良询问正在操作的工人。
“主要是动臂提升时抖动厉害,而且速度不均匀。”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我们检查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根本原因。”
沈良围着机器转了一圈,仔细观察液压管路的走向。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管路布局不合理导致压力损失严重。
但现在重新铺设管路显然来不及。
“有没有高压软管?”他问道。
“有,库房里还有一些备用的。”小李回答。
“去拿两根过来,还有快速接头。”
趁着工人去拿材料的空隙,沈良对陈建军说:“我准备做一个临时的压力补偿回路。”
“能管用吗?”
“至少能让动作看起来流畅一些。”沈良顿了顿,“关键是演示的时候要控制好操作幅度。”
张强在旁边若有所思:“您是说,避开最容易出问题的动作组合?”
“聪明!”沈良赞许地点点头,“专家组来检查,主要看的是技术路线是否正确,不会要求极限性能测试。”
陈建军恍然大悟:“那我们就重点展示平稳操作,避免大幅度动作。”
工人很快拿来了软管和接头。
沈良撸起袖子,开始动手改装。
他的动作很快,显然对液压系统的结构了如指掌。
在原有的主回路上增加一条旁路,通过节流阀控制流量分配。
虽然只是临时措施,但确实能够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试试看。”二十分钟后,沈良拍拍手站起来。
操作员坐进驾驶室,启动发动机。
液压泵开始工作,低沉的嗡嗡声响起。
操纵杆轻轻推动,动臂开始缓缓上升。
“好多了!”小李兴奋地喊道,“抖动明显减轻了!”
陈建军长出一口气:“这下有救了。”
但沈良的表情依然严肃:“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问题还需要系统改进。”
他心里很清楚,这种应急措施只能应付检查,长期使用肯定会出新问题。
张强看出了他的担忧:“沈工,要不要把您的改进方案一起汇报给专家组?”
“可以考虑。”沈良点点头,“但要讲清楚现状和改进计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工人们在做最后的清洁工作,确保设备外观整洁。
陈建军反复练习汇报词,生怕在专家面前出错。
沈良则在思考如何回答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以他的水平,回答专家的提问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来历,又要展现足够的技术能力。
“报告!专家组的车到了!”门卫跑进车间通报。
所有人的神经瞬间绷紧。
“都别紧张,按照计划进行。”陈建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不久,一行六七个人走进车间。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戴着金丝眼镜,神情严肃。
“这就是你们在研发的重型挖掘机?”他环顾四周,语气中带着质疑。
“是的,李总工。”陈建军恭敬地回答,“这是我们的第一台样机。”
李总工走到机器旁边,仔细检查各个部件。
其他专家也分散开来,从不同角度观察设备。
“技术参数怎么样?”一个年轻的专家问道。
陈建军赶紧介绍:“斗容量6立方米,最大挖掘力180千牛,整机重量45吨...”
“液压系统是自主设计的?”李总工打断了他的话。
“是的,我们团队独立完成了液压系统的设计。”
李总工的目光落在沈良身上:“你是负责液压设计的?”
沈良点点头:“参与了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