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73章 方为大医

第373章 方为大医(2 / 2)

灶台上的药渣已经凉透,苏瑶用竹筛盛着,准备明天拿到后山去埋。“药渣回田,能肥地力。” 她端着筛子往门口走,月光在她身后拖出长长的影子,“就像这些道理,藏在器物里,藏在药香里,日子久了,自然能在心里扎根。”

林小婉把玉料贴在药柜的凹槽处比量,雪莲的根须恰好对着抽屉上 “安神” 的标签。她忽然想起张奶奶喝药时的样子,老人捧着碗,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月光,说喝了这药,夜里做梦都能梦见年轻时采雪莲的情景。那时她不懂,药材怎么会钻进梦里去,此刻摸着玉料上的刻痕,倒像是摸到了张奶奶梦里的雪,凉丝丝的,却带着阳光的暖意。

苏瑶埋完药渣回来时,手里多了片新鲜的艾草叶。“给玉料擦擦,去去石腥气。” 她把叶子递给林小婉,艾草的清香混着药香漫上来,让玉料的凉都变得温润,“当年师祖母绣帕子前,总要把丝线用艾草水浸过,说这样绣出的花,能带着草木的气。”

林小婉用艾草叶细细擦着玉料,叶汁顺着刻痕渗进去,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她忽然觉得这玉料不再是块石头,倒像是株从药罐里长出来的雪莲,根须扎在药香里,花瓣沐着月光,连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

“明天卯时嵌玉最好。” 苏瑶把银钉放回锦盒,“那时候露水重,玉能吸些潮气,嵌得更牢。”

林小婉点点头,将玉料小心地放进锦盒里。月光从药柜移到窗台上,那里摆着盆薄荷,叶子上的露水在月光下像碎银,映得整个灶间都亮堂堂的。她忽然想起师祖爷药经里的最后一页,画着个小小的药罐,旁边写着 “药有性,器有灵,医者有心,三者相融,方为大医”。以前总觉得这话太深,此刻看着药柜上的凹槽,摸着锦盒里的玉料,倒像是忽然读懂了 —— 所谓大医,不过是把自己的心,磨成块能镇住浮躁的玉,熬成碗能暖透岁月的药,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藏在一温一凉的器物里,让每个经过的人,都能摸到那份冰清里的刚烈,温厚里的坚持。

晨光刚爬上窗棂时,林小婉已经捧着锦盒站在药柜前了。指尖先落在梨木把手上,那处被无数只手摩挲过的弧度,恰好贴合掌心的曲线。木头被岁月磨得发亮,表层泛着蜜色的光,指腹抠进凹槽里,能摸到些细碎的药粉 —— 是当归的棕褐,混着黄芪的浅黄,指尖捻搓时,暖香便顺着指缝漫上来,像被阳光晒过的旧书,带着时光沉淀的温厚。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锦盒。玉料在晨光里舒展着清润的光泽,昨夜用艾草叶擦过的刻痕里,还凝着点露水的潮气。林小婉把它往把手上轻轻一按,大小竟分毫不差 —— 雪莲的花瓣刚好填满把手顶端的磨损处,根须的刻痕顺着木纹的走向蜿蜒,连最细微的弧度都像是天生该长在这儿,仿佛这半块玉从被开采出来的那一刻,就等着嵌进这处缺角。

“倒像是月老牵了线。” 苏瑶端着铜盆走进来,盆里盛着刚烧好的热水,蒸汽在晨光里腾起淡淡的白雾。她用布巾蘸了热水,细细擦拭着梨木把手,“你师祖爷当年打这柜子,特意在把手留了处活扣,说以后要找块有灵性的玉补上。那时我总笑他,木头和石头哪来的缘分,如今看来,倒是我浅陋了。”

林小婉的指尖沿着玉料与木头的接缝摩挲,冰凉的玉与温润的木相触,竟生出种奇异的熨帖。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拆过的旧棉袄,里子的棉布磨出了洞,外婆就找块颜色相近的补丁补上,针脚走得细密,远看竟像原本就该有那么块花布。此刻玉料嵌在把手上,倒也像块天衣无缝的补丁,补的不是缺损,是岁月里未完的心事。

苏瑶从工具箱里拿出小锤和银钉,晨光落在银钉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银钉要顺着玉纹走,” 她捏起一枚银钉,在玉料边缘比划着,“就像扎针得找对穴位,力道偏了,伤了玉性,也损了木气。”

林小婉看着银钉慢慢钻进玉料与木头的缝隙,每敲一下,都像是把时光往深处钉了钉。第一枚钉在雪莲的花心上,敲下去时,她仿佛听见玉料轻轻 “嗡” 了一声,像积雪从枝头滑落的轻响;第二枚钉在根须的转折处,银钉没入的瞬间,梨木把手上的药粉簌簌落下,混着玉屑飘在晨光里,倒像是两种器物在交换彼此的气息。

最后一枚银钉嵌好时,灶间的药香恰好漫过来。是苏瑶早起熬的陈皮茯苓汤,温吞的香气裹着玉的清冽、木的暖香,在空气里织成张柔软的网。林小婉试着握住嵌了玉的把手,掌心的温度顺着木头往玉里渗,冰凉的玉又把这温度反弹回来,带着点清甜的凉意,让整个手掌都变得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