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81章 脉络游走

第381章 脉络游走(1 / 2)

窗棂上的冰花不知何时融了半片,露出的玻璃蒙着层薄霜。林小婉呵出的白气在上面洇出个圆斑,顺着斑痕往外瞧,天边果然裂开道银缝。先前被铅云压得喘不过气的雪光,此刻正顺着那道缝漫出来,像被谁打翻了的银汞,在院角的积雪上漫漶开来。

药圃边的老松该有百十年了,粗砺的树皮上覆着半尺厚的雪。风过时,枝桠便会轻轻哆嗦着,抖落些蓬松的雪团。雪粒坠地时带着细碎的声响,落在埋着玉屑的那方土地上,竟激起几不可见的尘埃。林小婉蹲在屋檐下,望着那片微微隆起的土地出神。前日埋下去的玉屑是她亲手磨的,把师祖爷传下的那块羊脂白玉边角料,在青石上磨了整整三个时辰,直到指尖沁出血珠,才得到一小捧比精盐更细的粉末。

“该进屋里了,雪风伤筋骨。” 苏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裹着灶间的暖意。林小婉回头时,正看见老人抱着件灰布棉袍站在门内,霜白的鬓发上沾着些水汽,像是刚从蒸腾的灶边挪过来。

灶房里果然暖和得很。铸铁灶台上坐着的铜壶正咕嘟作响,壶嘴喷出的白汽在房梁上凝成细小的水珠,顺着椽子往下滴。苏瑶把棉袍披在林小婉肩上,转身往灶膛里添了块松木。火光腾起的瞬间,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泛着暖黄,那些沟壑里像是盛着几十年的雪色与月光。

“您看这天。” 林小婉摸着棉袍上细密的针脚,那是苏瑶去年冬天纳的,针脚匀得像丈量过一般。

“云开了就好。” 苏瑶往锅里添水的手顿了顿,瓢沿的水珠坠在赤红的灶面上,滋啦一声化成白雾,“雪莲芽最喜这种天气,冻一冻,醒得快。” 她舀水的动作很轻,仿佛怕惊扰了水里沉睡的什么。铜瓢与锅沿相触时,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混着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在小小的灶房里织成张温软的网。

林小婉望着老人鬓角的白发在水汽里若隐若现,忽然想起初见苏瑶的模样。那时她才十二岁,被师父送到这终南山深处的药庐,苏瑶也是这样站在灶边,只是那时的头发还带着些灰黑,不像如今,白得像新落的雪。

“万物都有心,只是记的方式不同。” 苏瑶把瓢放进水缸,水花荡起的涟漪里映着她的倒影,“树用年轮记岁月,你看后院那棵老松,每年开春都要添道新圈,圈里藏着当年的雨水多少,虫害有无。” 她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点了点水缸壁,那里有圈浅浅的刻痕,是去年冬天记下水位的标记。

林小婉忽然想起药架上的那些玉瓶。每个瓶底都刻着细小的纹路,苏瑶说那是记着药材入瓶的日子。有次她不慎碰倒了装着当归的瓶子,拾起来时发现瓶底刻着的 “庚子孟冬”,正是三年前她刚学认药草的那个冬天。

“玉用纹路记人心。” 苏瑶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从灶台下摸出块巴掌大的墨玉。玉面上刻着繁复的云纹,在火光下流转着深沉的光。“这是你师祖爷年轻时刻的,那年他在昆仑山寻得雪莲,回来就刻了这朵云纹记念想。” 老人用指腹摩挲着玉面,那些被岁月磨得温润的纹路里,仿佛还藏着当年的风雪。

水开的声响打断了她的话。苏瑶转身取过两只青瓷杯,从竹篮里抓了把枸杞。暗红色的果实落在杯底,像一粒粒凝固的血珠。沸水注入时,枸杞便在水里翻滚起来,渐渐舒展成饱满的模样。林小婉望着杯里旋转的茶汤,忽然发现杯底竟有朵雪莲的暗纹,想来是烧瓷时特意留的巧思。

“你看。” 苏瑶把其中一杯推到她面前,“玉雪莲的影子活了。”

果然,茶汤转着圈时,杯底的雪莲仿佛在轻轻摇曳。林小婉望着那团晃动的影子,鼻尖忽然涌上股酸胀。前日埋玉屑时,她特意在玉粉里混了自己的发丝,又按照师祖爷笔记里写的法子,在装玉屑的锦囊上绣了北斗七星。苏瑶说,人身上的东西带着精气神,能让雪莲认得主。

灶膛里的火渐渐缓了,只剩下炭火偶尔爆出火星。林小婉听见窗外的风声里,夹杂着雪粒敲打窗纸的声音。她忽然觉得,那方埋着玉屑的土地下,定有什么正在悄悄发生。那些比精盐更细的玉粉,此刻或许正顺着冻土的缝隙往深处钻,去寻找刚冒出尖的雪莲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