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 第42章 尤氏心思,异常的王夫人

第42章 尤氏心思,异常的王夫人(1 / 2)

窦昭听后这叫一个尴尬啊。

祖母这误会可是误会大了。

要是贾琅都属于门楣低下的,那放眼整个大夏,能说得过去的,大概也就只有皇子了。

窦昭之所以这段时间一直纠结,就是因为贾琅出身实在太高了。

十七岁的公爵,这是什么概念。

在同龄人还处在游手好闲,风花雪月的时候,贾琅已经走完了多少军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道路,不仅获封公爵,还执掌殿前司,可谓是要权有权,要势有势。

以贾琅的身份,不是宰辅千金,国公嫡女,宗室郡主之类的出身,怕是连给贾琅提亲的底气都没有。

窦家虽然也算得上名门望族,但是如今窦家家主窦世枢,也不过是二品的礼部尚书。

而窦昭的父亲窦世英,则是三品的户部侍郎。

窦昭敢肯定,若是自己和父亲表露出一丝想嫁给贾琅的心思,那窦家所有人都会耻笑自己是异想天开的。

对于窦昭这个年纪的少女而言,尽管她对贾琅心生爱慕,但是却只能隐藏在心中,不敢有丝毫的泄露,这无疑是十分难受的。

爱而不得,大概算得上是最折磨人的事情之一了。

所以面对着崔老太太的询问,窦昭也只能是撒了撒娇后说道。

“祖母,您就别问了,孙女就是这几日有些疲累了,过些时日就好了。”

眼看着窦昭撒娇连连,崔老太太也明白,自己再追问下去,估计也是问不出什么了。

略一思考后,崔老太太微微点头后说道。

“好吧,那你自己注意些,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

“若是真有如意郎君,祖母一定会帮你的。”

“千万不要觉得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祖母就是因为这八个字,一生困顿。”

“所以我是绝不会让你重蹈覆辙的。”

窦昭听后乖巧的依偎在了祖母身边。

虽然童年经历了丧母之痛,但是祖母的关爱,无疑为窦昭的童年点亮了一盏明灯,让窦昭的童年生活不至于满是黑暗。

祖孙二人又聊了几句后,窦昭便离开了房中,处理起商行的事情了。

转过天来,宁国府后宅尤氏的住所之中,尤氏正和一个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妇人说着话。

这个妇人的身份说来很有意思,乃是尤氏的继母尤老娘。

虽然说辈分大,但是尤老娘和尤氏的年纪其实也没差几岁。

尤氏今年三十多岁,尤老娘也就是四十上下。

当初尤氏的生母去世之后,尤氏的父亲续弦娶了尤老娘。

同时尤老年还带来了两个女儿,也就是为人熟知的尤二姐尤三姐。

其实对于尤老娘,尤氏是不怎么喜欢的。

尤氏是个内秀的人,她能力并不差,但嫁给贾珍这么多年,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掌管宁国府的事情。

在红楼原著之中,尤氏的公公贾敬因为炼丹服丹搞得重金属中毒一命呜呼。

当时因为贾珍并不在家,所以处理葬礼的事情便只能落在了尤氏的身上。

从来都不管事的尤氏,将这件事处理的是井井有条,处处妥当,这是原文的描述。

由此可见,尤氏管理能力并不差,只不过她与王熙凤性格截然相反,王熙凤是泼辣外向,尤氏则是内敛,所以她不爱出风头,只想着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

而尤老娘则不同,从她二十多岁嫁给了当时尤氏那四十多岁的父亲来看,尤老娘的性格一览无余。

尤老娘图什么呢,肯定不是图尤氏的父亲岁数大不洗澡,而是看中尤家的条件。

在尤氏的父亲去世之前,尤氏便把继母和两个妹妹托付给了尤氏,希望她能多多照顾。

然而尤氏对尤老娘趋炎附势的性格可谓是不厌其烦。

按照常理来说,尤氏是不会主动找上尤老娘的。

但是今日,却是尤氏主动邀请尤老娘到宁国府来的。

在简单的寒暄了两句后,尤老娘便故作关切看向尤氏说道。

“大姐儿,前段时间宁国府出事了,我早烧香晚磕头,祈求佛祖保佑你平安无事。”

“万幸啊,你总算是安全了。”

听到这里,尤氏也是淡然一笑,心里其实满是不屑。

若是这个继母真的关心自己,就该雪中送炭,而不是到了现在,来跟自己说什么漂亮话。

不过今天尤氏请继母前来有自己的盘算,所以尤氏温和说道。

“多蒙母亲挂念,府里确实出了不小的事情,但如今也算是转危为安了。”

“我们家那口子和那个继子,因为犯了官司,被陛下流放了,这辈子是回不来的。”

“如今侯府管事的是我那小叔子,他已经承袭了宁国公爵位,对我也很是照顾。”

听到这里,尤老娘的心思瞬间活泛了起来,她若有所思问道。

“大姐儿,你说的小叔子,应该就是琅二爷吧。”

“我记得他年纪不大吧。”

尤氏微微点头说道。

“今年十七岁,就已经立下了不世功勋,比我们家那口子厉害多了。”

“原本宁国府的爵位已经成了三等将军了,如今又成了公爵,这都是我那小叔子战功换来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

“母亲,这次我请您过来,是有些事情想和您商议。”

尤老娘随即说道。

“大姐儿,有什么事你说。”

尤氏淡然一笑说道。

“之前母亲不是一直想着让我帮两个妹妹找个好婚事嘛。”

尤老娘点了点头说道。

“可不是嘛,二姐儿虽然订婚了,但那个张华太不成器,整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把他爹气的不轻,直接把他赶出家门了。”

“二姐儿要是嫁到这样的人家,还不得跟着一辈子受苦啊。”

“三姐儿年纪倒是还小点,但也十五六了。”

“你爹爹走得早,娘又没本事。”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咱们家最有本事的就是大姐儿你了,你两个妹妹的婚事,还是得托付给你啊。”

尤氏温和看向尤老娘说道。

“母亲放心,爹爹临终前嘱咐过我,让我赡养母亲,照顾两个妹妹。”

“她们的婚事,我自然是责无旁贷。”

“我是这么想的,公爷如今位高权重,手下的青年才俊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