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同志,咱村养猪的,数老刘家和老赵家多。去年猪瘟,老刘家用土法子救回来两头,老赵家人实在,就是胆子小,怕再赔本。”
苏岁岁心里记下这两家。
“我回头去拜访拜访,跟他们聊聊。”
“别着急。”
王老实:“嗯嗯,先等良种猪来了再说。老乡们眼瞧着东西好,才肯信你。”
正说着,远处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响声,黄尘滚滚里,县畜牧站的人挥着胳膊喊:“苏同志!猪送到咯!”
苏岁岁赶紧迎上去。
拖拉机上装着两个木笼子,里面各卧着一头白猪,毛光水滑,比村里的黑猪壮实一大圈,见了人还晃尾巴。
“这就是长白猪?”
王老实凑过去看,伸手想摸又缩了回来。
“真白净。”
畜牧站的人笑了笑:“这两头是优种,一头公的一头母的,好好喂,一年能下两窝崽,一窝最少十只!”
有围过来看热闹的村民都啧啧称奇。
一个抱着孩子的大嫂小声问道:“真能下这么多?咱村的黑猪,一窝能活五只就烧高香了。”
“得科学喂养。”
苏岁岁接过畜牧站递来的喂养手册,“不能光喂红薯藤,得掺玉米、豆饼,还得按时驱虫、消毒。”
王彩荷已经挽起袖子:“支书,村部后头那间废弃的柴房能用上不?咱拾掇拾掇,先当猪圈。”
“能!”
王老实领着她们往柴房走,“那房结实,就是漏风,我让村里人找几块塑料布蒙上。”
军嫂们立马忙活起来。
王彩荷和两个看热闹的年轻村民搬石头堵墙缝。
李群芳用带来的石灰粉在地上画圈:“这儿当食槽,这儿堆饲料,那边铺稻草,得分开才干净。”
张菊英蹲在笼子边:“饿不饿?等会儿给你们弄好吃的。”
苏岁岁走到围观的村民里,笑着道:“大叔大婶,谁家愿意试试用新法子喂猪?我们提供饲料配方,还教防疫,不收钱。”
大家都沉默了。
有人摇头,有人往后退。
“同志,不是我们不信你,实在是输不起。去年我家三头猪都没了,媳妇哭了好几天。”
“我家试试!”一个瘦高个的男人突然开口。
赵建军举着手:“我爹去年没了,家里就剩两头猪,要是能养好,我娘能松口气。”
苏岁岁:“谢谢你信我们!我们这就去你家看看猪圈,教你配饲料。”
陈宝娟不知啥时候又凑了过来,撇着嘴:“赵老二,你可别傻!这城里娘们儿要是骗你,你那两头猪就是肉包子打狗!”
赵建军:“宝娟婶,就算试坏了,我认!总比守着瘦猪等死强!”
王彩荷在一旁拍手:“这才是魄力!我们现在就去你家!”
陈宝娟看着苏岁岁她们跟着赵建军往村西头走,嘴里呸了一声,转身往自家走。
刚进院门,大儿媳刘阿香就从屋里迎出来,手里还拿着块花布:“娘,您回来啦?您看我给您扯的这块布,做件褂子准好看。”
刘阿香嘴甜,手脚也麻利,刚过门就生了个大胖小子,把陈宝娟哄得眉开眼笑。
陈宝娟接过布摸了摸:“就你会花钱。今儿村里来了群军嫂,要搞啥畜牧业,还弄来两头白猪,说能让猪多下崽,我看就是瞎折腾!”
“军嫂?”阿香眼睛一转,“是不是穿得干干净净的,看着像城里人的?”
“可不是!”
陈宝娟往椅子上一坐,阿香赶紧递过一碗水,“领头的那丫头,细皮嫩肉的,说要是猪养不好就赔钱,口气大得很!也就赵老二那傻子信她们!”
这时,小儿媳兰芝端着一盆猪食从灶房出来,低着头往猪圈走。
“周兰芝!”
陈宝娟把水碗往桌上一墩,“你听见没?军嫂要教养猪,你那口子要是有赵老二一半出息,咱家也不至于就养一头猪!”
周兰芝脚步顿了顿,没吭声。
默默地把猪食倒进槽里。
她嫁过来两年,肚子一直没动静。
陈宝娟没少给她脸色看。
家里的重活累活几乎全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