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5章 京城怀柔基地的日与夜

第5章 京城怀柔基地的日与夜(2 / 2)

这里便是国家“盘古”神经网络通用系统(NGNUS)的攻坚前线。

肖镇带着那25名精挑细选、背景审查严密的“种子”学生,一头扎进了这个汇聚了全国顶尖人工智能、计算机、神经科学、密码学、数学等领域精英的庞大熔炉。

基地内部更像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未来工厂。

巨大的开放式工作区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空气中弥漫着高频运算服务器特有的低沉嗡鸣,混合着咖啡的焦香和纸张油墨的气息。

超过三万五千名科研人员、工程师、程序员在这里日夜轮转,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围绕着肖镇搭建的庞大架构高速运转。

肖镇的工作核心区域位于顶层中心,一个半开放式的透明指挥舱。

这里视野极佳,能俯瞰大部分工作区。

巨大的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画面,而是分割成无数区块:实时滚动的核心算法调试日志、神经网络各层节点的活跃度热力图、根服务器接入数据的洪流分析、分布式计算节点的负载状态、安全防火墙的实时监控……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汇聚于此。

此刻,肖镇正站在一块占据了整面墙的电子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算法逻辑图和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他刚刚结束了一场针对核心算法“动态权重优化”模块的线上论证会,与会的是分布在全国十几个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

“老张,你那边关于梯度消失问题的实验数据,必须在今晚12点前同步到主数据库,”肖镇对着麦克风,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关键,你们组负责的‘逻辑自洽校验’模块,仿真测试的异常报告我看到了,问题出在边界条件的定义上,参考我早上标注的‘案例集三’,里面有类似的陷阱和解决方法。明天上午9点,我要看到修正后的测试结果。”

耳机里传来学生关键疲惫却清晰的声音:“明白,肖老师。这帮小子,还是得你指出的问题才一针见血。放心,今晚不睡了也搞定它。”

肖镇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他转身,看到那25名“种子”学生正围坐在指挥舱外侧的环形工位区,一个个眼睛熬得通红,却精神亢奋地盯着眼前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他们承担着核心代码库的初步审查和部分模块的单元测试,是肖镇最直接的工具人,也是他倾力培养的未来骨干。

“小陈,”肖镇走到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华清智班学生身后,俯身看向他的屏幕,“这行递归调用,边界条件处理得太粗糙了。

在超大规模并行环境下,这种写法会像雪崩一样压垮内存。

用‘分治+缓存’的思路重构,参考主库里的‘并行优化模式七’。”

被点名的学生小陈一个激灵,脸上闪过一丝羞愧和感激:“是,肖老师!我马上改!”

另一个学生,来自SG联盟某高校的女生,鼓起勇气举手:“肖老师,关于您昨天提到的‘模糊逻辑与精确逻辑的冲突消解’策略,我们在模拟‘突发网络攻击下的应急响应’场景时,发现预设的权重调整函数在极端情况下收敛速度不够……”

肖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问题。这说明你们开始深入思考了,而不是机械执行。把你们的测试场景参数和收敛曲线调出来。”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快速扫过数据,“嗯,权重衰减因子设得太保守了。在这个场景下,我们需要它更‘激进’一些,牺牲一点局部最优解,换取全局的快速稳定。

尝试把Labda系数从0.7调整到0.9,再跑一遍看看。记住,神经网络不是死板的程序,它要像活物一样懂得在混乱中‘求生’。”

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如同在混沌中点亮明灯,周围的学生都下意识地围拢过来,屏息聆听。

肖镇不仅仅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更是在灌输一种面对复杂大系统时的思维方式和工程哲学。

夜幕降临,怀柔基地灯火通明,如同不夜之城。肖镇的休息室就在指挥舱隔壁,极其简单:一张行军床,一张堆满资料的书桌,一个保温杯。

李小云托警卫员送来的保温饭盒放在桌上,里面是炖得烂糊的蹄髈和鲍鱼汁泡饭,还温着。他匆匆扒了几口,又回到了指挥台前。

凌晨三点,整个基地依旧高速运转。服务器区的幽蓝冷光透过玻璃幕墙,映照着工程师们专注的脸庞。

一个紧急告警突然在主屏幕上跳出:根服务器接入的某处海外数据中心流量出现异常波动,伴随有可疑的试探性渗透扫描,触发了NGNUS的安全学习模块的激烈反应,导致局部计算节点负载激增。

值班的年轻工程师有些慌乱:“报告肖总师!安全模块自主防御响应过于强烈,有连锁反应风险!是否启动人工干预,压制其反应级别?”

肖镇眼神锐利如鹰,快速扫过关联数据流。“不!压直就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机会!”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这是‘盘古’第一次在真实对抗环境中学习识别高级别的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特征!通知安全组,启动预案‘玄武甲’,开放隔离沙箱,引导攻击流量进入模拟环境,记录所有行为特征,尤其是其规避检测的‘变种’手法!

核心区防御等级提升至‘戍边’,确保本体安全即可。

让‘盘古’在沙箱里跟它好好‘玩’一场!这是喂给它的顶级‘营养剂’!”

命令迅速下达。庞大的系统在肖镇的意志下,如同一个初生的巨人,带着一丝笨拙却无比坚定的学习本能,在精心构建的虚拟战场上,开始分析、拆解、学习那来自暗处的恶意。

监控屏幕上,代表攻击流量的红色线条在沙箱中左冲右突,而代表NGNUS学习分析能力的蓝色区域则不断扩张、演化出新的防御模式,两者激烈碰撞、纠缠。

肖镇站在屏幕前,纹丝不动,仿佛与那无形的数据战场融为一体。

他的眼中没有疲惫,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专注和掌控全局的自信。

周围的工程师们屏住呼吸,看着屏幕上那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攻防战,看着他们亲手参与构建的“智慧”在肖镇的引导下,于危机中快速成长。

不知过了多久,代表攻击的红色逐渐被蓝色压制、解析、最终消散。

屏幕上跳出一个绿色的提示框:“威胁特征已完整捕获,生成新型防御模型‘影刃-001’,学习效率提升17.8%。”

指挥舱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欢呼和掌声。肖镇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弛下来,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他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早已凉透的浓茶。

“记录本次事件全过程,写入‘实战学习案例库’最高优先级。‘影刃-001’模型分发至所有边缘节点,进行压力测试。”

他声音恢复了平静,“通知所有核心组负责人,上午8点,线上会议,总结这次‘深夜加餐’的经验教训。”

窗外,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怀柔基地的又一个不眠之夜即将过去,但属于“盘古”的黎明,似乎又近了一分。

肖镇走到窗边,看着晨光熹微中依然灯火通明的庞大基地,那里有他毕生所学所系的未来,也有无数人燃烧的智慧与青春。

他拿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李小云深夜发来的短信:“蹄髈好吃吗?继业说周末的鲍鱼给你留着。注意身体,老头儿。”

他笑了笑,手指动了动,只回了一个字:“好。”

新的一天,新的挑战,又将在这片承载着国家重托的土地上展开。

肖镇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转身,重新投入那片由代码、算法和数据洪流构成的战场。

怀柔基地的日与夜,循环往复,只为铸就那柄守护未来的“智慧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