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和欢呼瞬间爆发,有人相拥而泣,有人跳起来击掌。苏明远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手心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印痕。
但真正的惊喜还在后面。
当火星车开始行驶,传回第一组照片时,技术人员突然惊呼起来:“快看车轮印!”
屏幕上,红色沙地上,车轮压出的痕迹并非简单的直线或曲线,而是精心设计的云雷纹图案。每个转折处都对应着航天史上的重要节点——第一颗卫星上天,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出舱活动,第一次登月......
全球社交媒体顿时沸腾。
“中国把古老纹样印在了火星上!”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外星球留下文明印记!”
“云雷纹成了星际符号!”
苏明远站在欢呼的人群中,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小剧场。那时他第一次登台,背诵《将进酒》,忐忑不安,不知这些千年诗句能否打动现代观众。当最后一句落下,满场静默,随后爆发的掌声让他明白,有些东西跨越时空依然有力。
从舞台到太空,文明的传承 deed 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攀登。
当晚的庆功宴上,航天局局长宣布启动“航天文明计划”——每颗新发射的卫星和探测器,都将携带一种地球文明样本。
“我们已经选定了首批样本,”局长说,“其中包括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模板复制品,以及现代开源代码的存储设备。”
众人议论纷纷,讨论着这些选择的意义。
苏明远安静地听着,忽然开口:“或许还应该加上种子。”
“种子?”总设计师转过头来。
“谷物种籽,”苏明远解释道,“民以食为天,农耕乃文明根基。若有朝一日,其他智慧发现这些样本,当知我辈从何处而来。”
众人沉默片刻,随即点头称是。
会后,项目组请苏明远为计划撰写引言。他回到宿舍,铺纸磨墨,拒绝了电脑打字的建议。夜深人静,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
“吾辈地球人,以谦卑之心,寄文明之种于星海......”
写至此处,他停笔望向外面的夜空。火星此刻正在那片天幕的某处,带着人类的印记运行着。他忽然想到,千年以前,他的同僚们也在仰望同一片星空,只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人类能够真正触摸那些遥远的光点。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人类会如何解读这些样本,”他继续写道,“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文明的本质,都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的追寻。”
写完最后一句,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开,如同时空的界限在那片刻变得模糊。苏明远想起自己初来这个时代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今却能为人类文明的星河之旅添一份注脚。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苏明远仿佛看到了一条无形的纽带,从古代学士的笔墨,到现代航天的代码,从地球的青石板路,到火星的红色沙地,文明如长河,奔流不息。
他轻轻念起《将进酒》中的句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原来李白早已参透,文明的真谛不在于固守已有,而在于不断追寻,不断攀登,哪怕前方是无人涉足的星海。
云雷纹已成航天徽记,而人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