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某科技公司cEo张瀚文静静站立,目光久久停留在一件修补过的云雷纹护符上。那护符裂纹处嵌着细小的合金线,既加固了结构,又形成装饰,宛如金丝镶嵌。
忽然,他仿佛顿悟了什么,快步走到苏明远面前:“苏先生,我明白了...我们科技行业总追求技术的‘新’,却忘了技术的‘心’。”他指着那护符,“就像这裂痕,不是缺陷,反而是让它更有温度的特征。技术也是如此,不该追求完美的替代,而应该是有温度的补充和延伸。”
苏明远微笑颔首:“张总所言极是。技术如笔,心执笔之人。无魂之技,终是空壳。”
展览的最后是一个互动区域, visitors可以在电子屏上“修补”虚拟护符。每道修补痕迹都会变成云雷纹的一部分,参与者的名字将被记录在修补处。
一个小女孩在屏幕前认真地点划,将一道裂痕绘成云纹的曲线。完成后,屏幕上显示:“感谢你,第位文明守护者。”
女孩惊喜地回头对母亲说:“妈妈,我成了文明守护者!”
母亲蹲下身,柔声解释:“每个人都可以是文明守护者,只要心中保有对美的珍惜。”
苏明远远远看着这一幕,眼角微微湿润。在庆朝时,他曾在宫中学堂教导皇子皇孙,说文明如鼎,需众人护持。而今千年已过,此理依然。
夜幕降临时,展厅内人群渐稀。苏明远独自漫步在展品之间,感受着这份跨越时空的宁静。
陆文远兴奋地跑来:“先生,全球修补数据汇总完成了!您猜怎么着?形成的图案竟与祭天台文明脉络图完全重合!”
大屏幕上,无数修补痕迹汇聚成的云雷纹图谱缓缓旋转,与数月前祭天台上显示的文明脉络完美重叠。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修补”,无形中织就了文明的脉络。
苏明远久久凝视屏幕,轻声道:“原来,文明的焕新,从来都是千万人共同参与的接力。每个人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一粒沙。”
闭馆时分,苏明远最后看了一眼展厅。灯光渐次熄灭,只有那件残鼎在最后的灯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鼎虽残,魂犹在。
走出午门,寒月当空。苏明远想起庆朝时读过的一句诗:“明月不知古今变,依旧清光照故宫。”千年过去了,明月依旧,故宫依旧,文明在一次次破碎与修复中,延续着不息的生命。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那枚庆朝玉佩,月光下,玉佩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这玉佩也曾破碎,是他用金缮工艺一点点修复的。金丝沿着裂纹流淌,不是掩饰,而是彰显。
“先生,车来了。”陆文远轻声提醒。
苏明远颔首,最后回望一眼午门的身影,融入北京的夜色中。
文明如月,有圆有缺,而光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