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根本的文化符号。
比如汉字之于中国,俄语之于俄罗斯。
可在印度,你会见到两种“官方语言”——英语与印度语。
没错,他们将殖民时期曾经给自已带来无尽屈辱的英国人的语言,列为了国家的官方语言。
当然仅仅在一些大都市中人们才会说英语,在偏僻的乡下或城镇,印度语依旧是他们最常用的语言。
不过这也足够骇人听闻了,就像让苏联人每天纪念元首一般荒谬。
但这里是印度,事情突然就合理了起来。
这也是韩黎能听懂酒店前台说话的原因,不管是英语汉语还是印度语,都无法改变韩黎卡包被偷的事实。
卡包里没钱,但有着韩黎的身份证、护照和银行卡。
在异国他乡,没有钱无所谓,没有护照却是寸步难行。
报警?
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更何况这里可是印度的首都,警察的素质应该还不错......吧?
两小时后,
韩黎看着伸手要“小费”的警察陷入了沉思。
他不是没预想过这种情况,但这里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啊。
面前这个大哥丝毫不避讳其他人,看起来其他人也早就习以为常了。
交了“手续费”,详细说明了被偷的时间和大致的地点,再出示了其他的身份证明,韩黎的诉求终于......被登记在了电脑上。
因为印度的警力相当有限,平均一万个人只能分配到十三个警察,登记之后还得排队,至于什么时候排到你嘛......
看“手续费”给的多少了。
“大概要多长时间?”
“三年。”
“......”
韩黎坐在反人体工学的凳子上,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学生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警官”。
他从背包里拿出在机场取的十万卢比,大概一万人民币,递了过去。
“我重新评估了一下您的需求,首先我对你的遭遇表示同情,那些窃贼绝不能代表我们印度!”
警察瞬间板起了脸,手上不动声色地将那些钱收到了桌子
“我觉得这涉及到了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对这种严肃的案件,我们决定立刻出警!请您告知我们您所住的酒店,我们争取明天就将护照送到您的房间。”
从如何办理临时证明,到回国之后如何补办,再到找回之后的各项措施,警察都巨事无细地告诉了韩黎,完全就像变了一个人。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他们其实也不会投入警力,找驻印中国大使馆,这一切就都解决了。
韩黎:“......”
“祝你好运。”
韩黎不想再待在这个地方一秒,留下联系方式之后直接转身离开。
像他一样来“求助”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变脸同时在很多地方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