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铁甲虽然贵重,打造不易,但是陈从进这一回,却是得了不少铁甲。
其中的缘由,便在于前番击败朝廷联军后,陈从进不仅是夺了河东,还得了大批量神策军降俘身上的铁甲。
朝廷的神策军,能打不能打那是另一回事,待遇好,装备精良那定然是毋庸置疑的。
以前练兵的时候,以为足兵足食,待遇丰厚,装备精良,将门之后,这些条件汇聚到一起,就能打造出一支强悍的军队。
但很可惜,神策军完美的符合这些条件,就是战斗力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陈从进在晋阳城中,待到十一月中旬,方才准备回返幽州的。
对于晋阳城,陈从进留下了向元振及经略军镇守晋阳,并以武清郡王之名义,临时授予向元振为晋阳留守。
同时,河东降军所改编的四军,张彦球随陈从进回返幽州,王君振,丁全礼皆镇晋阳。
伊钊是河东老将了,陈从进对此人不是很信任,不过让其上位,也是有着安抚河东军心的缘故。
所以,伊钊被陈从进调到灵石及阳凉北关之地镇守,给的理由,也是光明正大,防止河中王重荣突进河东。
如此一来,伊钊的钱粮供应,后勤补给,全部都依赖于晋阳城,到时候时日一久,温水煮青蛙,军正使,缉事都慢慢渗透进去,控制住整个河东军,只是时间的问题。
至于王君振,那早在当年李克用叛乱时就归降了陈从进,这么多年下来,也已经算是融入了幽州军体系中。
所以,在晋阳的防守力量中,丁全礼是降将,且立有大功的降将,王君振,向元振二人,皆是陈从进所信任的将领。
在离开之前,陈从进还特意去郑从谠的墓前祭拜了一番。
对于郑从谠这个老相,那他的一生,也算是多姿多彩,出身名门之后,祖父是司徒,父亲是节度使。
自己又是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尚书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宣武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刑部尚书,河东节度使,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尚书,参议政事。
郑从谠的一生,符合了儒家文化中,儒帅的定义,这也是他以节度使之位,卒于任上后,却被朝廷赐予文襄的谥号。(注,原历史上,是被赐谥号文忠。)
在祭拜完郑从谠,政治姿态做足后,陈从进正式踏上回返幽州的路程,此番出兵河东,历时近一年之久。
家中已经来信,言诸子皆长,嫡长子陈韬年过七岁,已能明事理,通《论语》等儒家经典数篇,亦知洒扫庭除,问安亲长,昔年绕膝嬉闹之态,今皆彬彬有仪。
陈从进看完信后,心中了然,这是妻子在担忧,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重,以至于她对嫡长子的要求,也越严苛。
这样是不行的,于是陈从进特意回了封书信,除了嘘寒问暖外,还嘱咐道:“韬儿虽聪慧可嘉,终是垂髫稚子,然不必以成人之仪苛之,且允其戏逐阶前,偶得嬉游之乐,方不负童年时光,过严则恐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