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有功者都赏!(1 / 2)

这阶级就这么跨越了!

邵云安最高兴的还不是这个,而是王石井、王青和王璟妍相当于诏令天下他们与王氏一族的彻底断绝。

王石井是“忠王氏”的王。

以后谁再敢在王石井面前说一句“毕竟是血亲”这种话可就是违逆圣命了!

两人心里都很高兴,王石井最高兴的也是“自立门户,自建宗祠”这件事。

至于秀水村成了自己的封地,王石井第一反应是这回山上的茶树可都属于媳妇儿了。

王石井和邵云安高兴了,其他一些人的心里可就轻松不起来了。

魏家就是原恒远侯府。

王石井现在成了忠勇侯,原来的恒远侯府足以匹配他的身份,可君后却又偏偏又多赏赐了一套宅子。

三公五侯一将加上翁老帝师的府邸,在内城都是超品的大宅子。

皇上和君后不仅把原恒远侯府的宅子赏赐了那两人,还加了一套。

那这面积比得上内城宅子面积最大的代老将军的府邸了!

难不成皇上还打算日后再来一次封赏?

这两个泥腿子一步登天成了侯爵,还要如何封赏?

王石井和邵云安不管其他人心里怎么想,再次跪下谢恩。

永明帝让他们起来后,看向了站在最后方的杨砚和蒋康宁。

师兄弟二人非常有眼色地上前,跪下。

杨砚这个知府在满场的京官面前没什么看头,蒋康宁这个县令就更卑微了。

但此时此刻,杨砚却恨不得把自己的头颅扬得高高的!

杨砚作为敕南府的知府,默许了蒋康宁瞒而不报,且有包庇之嫌,但也是事出有因。

若非杨砚如此配合,令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弹劾)蒋康宁的身上,仙果一事未必能保密得住。

且此次春茶,杨砚这位敕南府的知府也是大力配合永修县新茶的发展,为君分忧。

永明帝大手一挥,提杨砚为户部尚书,两月后入职。

杨砚大喜过望地磕头谢恩。他飞了,他真的飞了!

没有人反对,因为反对也无用,反而会惹来皇上厌恶。

一枚给皇上和君后续命几十年的仙果,平心而论,这份大功那肯定也是见者有份的。

有人也不免动心思,这仙果,当真就只有那一枚?

杨砚如愿以偿地飞了,接下来就是蒋康宁。

“蒋康宁,秀水村地动你瞒而不报之责,朕不追究。

你对朕的忠心,朕今日看到了。

作为永修县的父母官,朕也耳闻你的政绩。你护送仙果有功,春茶一事也做得很是不错。

朕擢升你为户部侍郎,与新任户部尚书好好为国效力,为朕尽忠。”

谁知,蒋康宁竟然磕头说:“皇上,微臣上任永修县县令一职还不满三年。

春茶一事微臣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微臣还有许多事尚未做到。

微臣恳请皇上收回圣命。

微臣曾发誓要把永修县打造成我大燕国第一茶乡。

微臣想让我大燕的茶文化从永修县起步,传至大燕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传向每一个临国。”

蒋康宁毫不心虚地照搬了邵云安的原话。蒋康宁岂能没有野心,但还不是现在。

蒋康宁居然拒绝了,永明帝在惊讶之后看着蒋康宁的眼神充满了赞赏。

他大笑道:“好好好!你有这等抱负朕着实欣慰。

待永修县成了你口中的茶乡你再入主户部,为朕分忧。

只不过单永修县成为茶乡还不够,整个敕南府都要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府!”

蒋康宁:“微臣谨遵圣意!”

杨砚成了户部尚书,永明帝随后提蒋康宁为敕南府知府。

永修县制茶一事乃大事,永修县县令永明帝允许蒋康宁亲自任命。

蒋康宁磕头谢恩后马上提了一人:“皇上,臣确实有一位合适的人选。”

“是谁?”

“此人乃康盛三十二年的秀才,是忠勇侯家的西习,郭子榆。”

蒋康宁这话一出立刻就炸锅了。

马上就有官员斥责:“蒋知府!你推荐一个秀才西习为一县县令,可有把我朝律例放在眼里?”

蒋康宁不卑不亢地说:“郭子榆止步秀才功名,在忠勇侯家中做夫子还要拜在场的一些大人们所赐。”

“蒋知府此话是何意!”

蒋康宁趁此把郭氏兄弟的遭遇说了出来。

郭子牧出事那年,刚满17岁的郭子榆也是刚刚拿到秀才的功名。

他原本畅想着来年乡试,是否能一鼓作气拿到举人的功名,却再也没了机会。

秀才公状告五门,带着弟弟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京城告御状,却被打了板子丢出衙门。

郭子牧甚至险些又一次被人卖掉。

郭子榆有学识,永修县今年的春茶制作他更是全程参与。

他的功名或许不够一县之长,可他对制茶的熟悉和他与忠勇侯府的关系足够担任这个县令。

至此蒋康宁也无需再隐瞒。

如今在京城被众人追捧的新茶和新酒就是出自忠勇侯与“瑞郡郎”之手。

制茶一事事关重大,新上任的县令必须懂得制茶,且能与忠勇侯和瑞郡郎做到互通有无。

这样永修县才能有可能被打造成“茶县”,整个敕南府也才有可能打造成“茶府”。

郭子榆的功名不够,那就走举荐一途。日后他也可以继续去考的嘛。

当然,这话蒋康宁没有说,是否举荐要由别人来说。

结果,蒋康宁等着有人来举荐呢,罗荣王却突然作揖说:“皇上,皇叔有一事恳请皇上您下旨。”

罗荣王把皇叔的身份搬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邵云安也纳闷儿罗荣王这是有什么委屈了?

哪知罗荣王接下来的话把所有人震了个魂飞魄散,包括邵云安。

事情发展的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他承受不来!

罗荣王老脸泛红地说:“皇上,蒋知府所说的郭家兄弟一事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