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和病了,王大力也病了。
王书平顾不上家里的芝麻酱生意,赵元德也把家里的果酱生意都丢给了二弟。
王四婶一家、银子叔一家都不做买卖了。
周叔周叔和燕浮生带着王宅的下人是里里外外打扫。
宅子里长得不好的花花草草全部拔掉补种。
王宅外的路也该补的补,该设置路障的地方设置路障。
秀水村改为了忠勇村,秀水村的村口要竖“忠勇村”的牌坊。
还有皇上的这份圣旨也要刻碑放在村口,告诉众人“忠勇村”的由来。
人有墓志铭,得了圣旨的原秀水村也得有“村志铭”。
整个秀水村现在都成了忠勇侯的封地,那秀水村自然也就不需要“里正”了。
或者说,里正就不需要由县令任命了。
秀水村包括整个村子里的山头现在都是王石井一家的私产。
这税日后怎么交,这田要怎么佃都要由“忠勇侯”来决定了!
王文和与王大力直接受不住打击病倒了,里正则是惴惴难安。
侯爷,侯爷啊!
村里人包括里正其实不大明白什么“辅国郡郎”是个什么官职。
但圣旨上邵云安是侯正君,又多了个“郡郎”,还是有封号“瑞”的!
圣旨宣读完,郭子榆引着传旨官和随从离开,王大力与王文和就晕了过去。
侯爷,二品爵位,如此大的荣耀却是与秀水村王氏没有半点的关系。
这是人家“忠王氏”的。
一道圣旨直截了当地断了王石井与秀水王氏的宗族关系。
谁想不认契书都没用了!
“忠王氏”……“忠王氏”……
秀水王氏祠堂里的祖宗牌位再多有什么用!
把整个秀水村都纳入封地的“忠王氏”祠堂才是秀水村最大的宗祠,“忠王氏”才是秀水村最大的氏族!
哪怕“忠王氏”的祠堂里面一个祖宗牌位都没有!
王文和悔不当初。
被王书平和族人弄回家的他醒过来就悔得捶胸痛哭。
可是后悔已是于事无补。
即便当初王文和卡着不给王石井离宗,有了今日的这道圣旨他也只能悔不当初。
燕浮生等王宅的下人也听了圣旨。
与秀水村的村民不同,他们只有高兴,只有狂喜。
哪怕都是下人,他们现在也是侯府的下人了!
郭子榆不知多庆幸他受了岑老的调教,又经历过王爷入府的考验。
尽管内心激荡起伏,至少面上他显得很快冷静了下来。
郭子榆井井有条地招待传旨官一行人还有县丞等县衙众人。
又与燕浮生一道迅速安排好宅中众人应有的行为。
燕浮生是管家,身份是奴仆。
邵云安与王石井都不在家中,燕浮生也是感慨幸亏还有个郭子榆。
传旨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想着回京后找机会去瑞正君和王爷跟前卖个好。
告诉瑞正君这新任的永修县郭县令不愧是王正君的兄长,进退有度,遇事不慌。
至于为何是卖瑞正君和王爷的好?
这忠勇侯家明显是瑞正君做主啊。那王正君听说不喜见生人,自然只能是跟王爷卖好啦。
传旨官自然不会在王宅住下。
郭子榆请众人歇歇脚,品尝一番今春新上的龙井茶;
再热情地招呼传旨官和县丞等人吃几样王宅特有的点心垫垫肚子。
大家一路辛苦,实在是招待不周。
郭子榆想办法从传旨官嘴里套话时,得到消息的康瑞赶了回来。
康瑞一到,郭子榆和燕浮生都是长出了一口气。
更能做主的人来了!
传旨官显然也清楚京城的风向,见到康瑞后十足的客气。
果然聊了没多会儿,还未收到老师来信的康瑞就从传旨官嘴里问出了京城的大事。
康瑞与郭子榆也知道了王石井的这个忠勇侯是怎么来的了。
传旨官也是御前的公公,只不过不像广福、郭逊那样是贴身伺候皇上的。
忠勇侯与瑞郡郎千辛万苦得到仙果进献给皇上和君后。
又不愧忠义的恳求皇上赐仙水给老帝师、老将军、王爷和岑老。
换了别人,能如此忠心和大义吗!
传旨官笑盈盈地说:“忠勇侯和瑞郡郎前脚得了封赏,后脚就捐了三万两银子。
皇上对侯爷和郡郎是赞不绝口。
侯爷与郡郎为王爷求仙水,王爷又要娶侯爷的义弟郭小爷做正君,这真是喜上加喜。”
郭子榆的心跳——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传旨官在王宅坐了一个多时辰就告辞了。
康瑞与郭子榆亲自送到门外。
拜别时,郭子榆趁着扶传旨官上马的机会给对方塞了一个“轻飘飘”的荷包。
燕浮生则把准备好的一份土仪交给了传旨官的随行下人。
传旨官走了,留下了一团炸雷云层在秀水村的上方,不知何时才能退去。
回到宅子里,郭子榆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弟弟随云安去京城的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就突然成了王正君!
郭子榆担心是弟弟做了什么令罗荣王不得不娶他。
毕竟在宅子里的时候他没发现王爷对弟弟有那份心思啊!
郭子榆的担心完全放在了脸上,康瑞这时候出声:“你可是担心王爷与子牧的婚事?”
郭子榆抬眼,没有隐瞒地说:“王爷在村子里的时候对子牧就是长辈对晚辈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