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镖师开始手把手教新伙计。早上天不亮,就带着他们在院里练拳脚,李四的拳脚有底子,学得最快,林镖师就重点教他近身搏斗的技巧;王二力气大,林镖师就让他练举重,还教他怎么用扁担防身;赵五跟着林镖师学修镖车,从补车轮到加固镖箱,没几天就把全套手艺学了个遍;周大和周小则教大家认草药、设陷阱,还演示怎么用弓箭瞄准。
新伙计们都很勤快,从不偷懒。早上练完功,就主动去擦镖车、整理镖物,中午吃完饭,又跟着老伙计们熟悉路线图。有时候老伙计们聊起押镖路上的事,他们就围在旁边听,把该注意的地方都记在心里。
没过半个月,林镖师就对陈远说:“这几个小伙子不错,学得快,也肯吃苦,可以跟着出趟短途镖试试了。”
陈远点点头,选了趟去邻县送布匹的镖,让老伙计带着五个新伙计一起去。出发前,他特意把几人叫到跟前,叮嘱道:“路上听老伙计的话,多看着,多学着,遇到事别慌,先保护好自己和镖物。”
五个年轻人用力点头,跟着老伙计推着镖车上路了。
这趟镖走了三天,回来时,几个年轻人脸上晒得黝黑,却个个精神饱满。李四一见到陈远,就兴奋地说:“陈哥,我们顺利把镖送到了!路上遇到个小坡,我们几人一起把镖车推上去的,老伙计还夸我们力气大呢!”
王二也凑过来,笑着说:“客户见我们把布匹保护得好好的,还多给了我们几个铜板当赏钱,我们都交给老伙计了。”
陈远看着他们眼里的光,心里很是欣慰。从那以后,他开始让新伙计们跟着出长途镖,从南方的粮镖到北方的绸缎镖,每一趟都让他们跟着学,跟着练。渐渐地,新伙计们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好手,李四成了押镖的主力,王二负责看管镖物,赵五走到哪儿都带着工具箱,周大和周小则成了队伍里的“眼睛”,总能提前察觉路上的危险。
镖局的规模越来越大,镖车从原来的三辆增加到了八辆,伙计也从十几人变成了三十多人。每天院里都热热闹闹的,有人在练拳脚,有人在修镖车,有人在整理镖物,连空气里都透着股红火的劲儿。
掌柜的每天看着院里的景象,笑得合不拢嘴。有次他跟陈远聊天,喝着茶说:“陈远啊,我当初没看错你。你不仅会押镖,还会管人、挑人,要是没有你,镖局也走不到今天。”
陈远端着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掌柜的过奖了。都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镖局办好。以后咱们还要多接些生意,让兄弟们都能多挣点钱,让安远镖局的名声越来越响。”
掌柜的点点头,眼里满是认可。他知道,有陈远在,安远镖局的路会越走越宽,以后的日子,定会越来越红火。
这天傍晚,陈远收工回家。刚走到院门口,就闻到了熟悉的菊花香。柳如氏正坐在院子里晒菊花,见他回来,赶紧起身迎上去:“今天回来得早,我做了你爱吃的菊花糕,还温了粥,快进屋吃。”
陈远牵着柳如氏的手,走进屋里。桌上摆着一盘菊花糕,金黄的糕体上撒着些菊花瓣,还冒着淡淡的热气。他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而不腻,满口都是菊香。
“镖局里的事都顺吗?”柳如氏坐在他旁边,一边给他盛粥,一边问道。
“都顺。”陈远咽下嘴里的糕,笑着说,“新伙计们都上手了,以后我也能轻松些,能多陪陪你。对了,掌柜的还说,等下个月南方的镖走完,就给兄弟们涨月钱。”
柳如氏眼里一亮:“那太好了!你这些日子辛苦了,也该歇歇了。”
陈远看着柳如氏温柔的脸,又看了看窗外满院的菊花,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只要镖局好好的,他和柳如氏的日子,就会像这院里的菊花一样,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