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集:牵线成功(2 / 2)

陈远把柳如氏拥入怀中,轻声承诺:“放心吧,娘子,我一定会平安回来,陪你过一辈子好日子。”

从那以后,陈远就专门负责绸缎的运输。他每次押镖都格外小心,从未出过差错。王福的布庄因为有了稳定的客源,生意越做越大,还在青州府开了分店。镖局的生意也因为这桩长期合作,变得越来越红火。

陈远的工钱越涨越高,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柳如氏用攒下来的钱,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还添置了新的家具。闲暇时,她会去布庄帮王福打理生意,学些做生意的门道。

转眼一年过去,陈远和柳如氏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这年年底,周老板特意从青州府赶来,给陈远和王福送了厚礼,还提出要扩大合作规模,每月的绸缎需求量增加到一百匹。

王福和陈远自然欣然同意。李万山更是高兴,把镖局一半的镖师都调配给陈远,专门负责绸缎运输。陈远也成了镖局里最受尊敬的镖头,大家都跟着他赚了不少钱。

除夕夜,陈远和柳如氏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烟花。柳如氏靠在陈远的肩上,轻声说:“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为生计发愁,没想到这一年变化这么大。”

陈远握住柳如氏的手,笑着说:“这都是托你的福,要是没有你支持我,我也走不到今天。”

柳如氏摇摇头:“是你自己有本事,又肯吃苦。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照亮了两人幸福的脸庞。陈远知道,他的幸福不仅仅来自于生意的成功,更来自于柳如氏的陪伴和支持。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他们夫妻同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开春后,陈远按照约定,开始每月给周老板运送一百匹绸缎。他的镖队也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三个人、两辆镖车,发展到十个人、五辆镖车。每次押镖,他都会带着柳如氏准备的干粮和药品,一路风餐露宿,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有一次,镖队在路过一座大山时,遇到了劫匪。陈远临危不乱,带领镖师们与劫匪展开搏斗。虽然身上受了些伤,但最终还是把劫匪打跑了,保住了绸缎。

回到镇上后,柳如氏看着陈远身上的伤口,心疼得直掉眼泪。她小心翼翼地给陈远上药,嘴里不停地念叨:“以后押镖一定要多加小心,实在不行就多带些人,别让自己受伤了。”

陈远笑着安慰柳如氏:“放心吧,娘子,我有分寸。那些劫匪只是些小毛贼,以后我会更加小心的。”

经过这次事件,陈远更加注重镖队的安全。他请了镇上最好的武师来教镖师们武功,还购买了更精良的武器。从此以后,他的镖队再也没有遇到过劫匪的骚扰,成了方圆百里最安全的镖队。

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陈远在镇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人们提起陈远,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不仅武功高强,还会做生意,对妻子更是体贴入微。不少人都想跟陈远合作,有的想让他帮忙运输货物,有的想请他入股做生意。

陈远却没有盲目扩张,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还是专注于绸缎运输比较稳妥。他对柳如氏说:“咱们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不用太贪心。只要把绸缎生意做好,就能安稳地过一辈子。”

柳如氏十分支持陈远的想法,她知道陈远不是个贪心的人,只求一家人平安幸福。

又过了两年,陈远和柳如氏有了一个儿子。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更加圆满。陈远每次押镖回来,都会第一时间抱起儿子,逗他开心。柳如氏则精心照顾着儿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福的布庄已经发展成了镇上最大的布庄,他见陈远为人正直、能力出众,便提出要和陈远合伙开一家绸缎行。陈远和柳如氏商量后,同意了王福的提议。

绸缎行开业那天,镇上的人都来捧场。李万山亲自送来一块写着“生意兴隆”的匾额,周老板也从青州府赶来祝贺。绸缎行的生意一开始就十分火爆,不仅镇上的人来买绸缎,周边镇上的人也慕名而来。

陈远和王福分工合作,王福负责货源和销售,陈远负责运输和管理。柳如氏则在绸缎行里负责账目,她细心认真,从未出过一笔错账。

几年后,陈远的绸缎行开遍了周边的几个州县,成了当地有名的绸缎商。陈远也从一个普通的镖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但他并没有忘记初心,依然保持着朴实善良的本性,经常帮助镇上的穷苦人家。

有人问陈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我没什么秘诀,只是运气好,遇到了好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个一直支持我的妻子。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每当说起柳如氏,陈远的眼里都会充满温柔。他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柳如氏的默默付出和支持。是柳如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勇气和力量;是柳如氏在他成功的时候,提醒他不忘初心。

夕阳下,陈远和柳如氏并肩走在镇上的石板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他们的故事,也成了镇上人们口中的一段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努力奋斗,珍惜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