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 > 第557章 录音里的刀,比财报还锋利

第557章 录音里的刀,比财报还锋利(1 / 2)

阁楼的挂钟敲过凌晨一点时,苏明玥的指节在键盘上顿了顿。

手机屏幕亮着幽蓝的光,@阿Ken发来的音频链接已经被她反复点开七次。

第一次播放时,周曼卿的声音像根冰锥扎进她耳膜:“当年那事要是被翻出来......”李父的烟酒嗓跟着碾过来:“我当年能让她进不了投行,现在也能。”她的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印,喉间泛起腥甜——这是三年前被截胡升职时,周曼卿拍着她肩膀说“小姑娘先积累经验”的夜晚,也是林景深说“家族联姻是责任”的夜晚,所有被碾碎的尊严突然在电流杂音里活过来,咬得她眼眶发烫。

但第七次播放时,她的呼吸已经平稳得像精密仪器。

她点开音频分析软件,将波形图拉成细长的线,在周曼卿那句“苏明玥最近在查中小企业的账”后面,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钢琴泛音。

手指快速敲击键盘,云港市企业档案库里跳出恒信总部楼层平面图——18层VIp接待室的备注栏写着:“每日15:00-17:00播放《月光奏鸣曲》,用于商务洽谈舒缓情绪。”

鼠标悬在“时间匹配度”的计算框上,她突然笑了。

周三21:17,周曼卿本该在恒信总部参加季度汇报会,可汇报会19:30就结束了——足够她溜进接待室,在自动播放的钢琴曲背景里,和李父完成这场见不得光的交易。

“时间、地点、背景音,全对上了。”她对着屏幕轻声说,指尖在“保存”键上按了三秒。

加密文件夹“破茧”弹出提示框时,她给新文档标上红色批注:“暂不发布,待沈昭的财经线就位。”

晨光透过阁楼小窗爬进来时,苏明玥已经换好米色西装。

她对着镜子理了理领针——这是三年前被停职那天,林小满硬塞给她的,说“收拾得漂漂亮亮,才能扇回去”。

志愿项目总结会的会议室飘着新泡的龙井味。

许砚推了推金丝眼镜,将一沓风险报告推到长桌中央:“明玥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我建议汇编成简报供协会参考。”

“等一下。”坐在末位的资深审计师放下茶杯,杯底磕在瓷盘上发出脆响,“一个被停职过的人,凭什么代表专业意见?”

苏明玥的背挺得更直了。

她能感觉到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这是“商业直觉”启动前的征兆。

她站起身,将平板电脑转向众人,模考成绩单上的“98分”和二十三家企业的审查记录在投影屏上铺开:“您可以不信我,但请相信这些数据背后的方法论。”

她的指尖划过其中一份报告:“这家连锁餐饮企业,把加盟商的预付款记成‘长期资产’,表面看扩大了规模,实际......”她突然顿住,目光扫过人群里某个缩了缩脖子的身影——那是周曼卿的助理小吴。

“实际是把本该计入负债的款项,包装成了资产增值。”她的声音陡然冷下来,“各位可以查他们2021年的银行流水,每月15号都有一笔‘咨询费’打进同一张私人账户。”

会议室陷入死寂。

许砚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亮得惊人。

资深审计师的脸涨成猪肝色,抓起笔记本摔在桌上:“我要查原始凭证!”

“随时奉陪。”苏明玥坐回椅子,手心里全是汗。

她望着窗外掠过的鸽群,突然想起昨夜分析录音时,林景深的微信对话框在手机角落闪了闪——“今晚老地方见?”她没回。

有些账,得先算给周曼卿看。

“半糖咖啡”的门帘在晚风中晃了晃。

林小满擦着最后一只马克杯,柜台上摆着台黑色老式录音机,外壳包浆得发亮。

“当年我公司被坑,就是靠这玩意儿录下对方老板说‘合同里的违约金是废纸’的原话。”她把录音机推过去,手指摩挲着机身上的划痕,“要炸就得炸得响,不然他们只会当你放鞭炮。”

苏明玥摸了摸录音机的按键,冰凉的金属贴着指尖。

她想起周曼卿今天在茶水间和小吴咬耳朵的样子——小吴出来时,看她的眼神像见了鬼。

“我不需要现在炸。”她抬头,窗外的霓虹灯在她眼里碎成星子,“我要让她知道,我手里有刀。”

林小满突然笑了,把热可可推到她面前:“三年前你缩在我沙发上哭,现在眼睛里能烧穿玻璃。”她指了指阁楼的方向,“去把刀磨得再利点,明早沈昭的邮箱该收到点东西了。”

深夜的阁楼里,苏明玥的电脑屏幕映着她微扬的嘴角。

她打开加密邮箱,新建了一封私信,收件人栏输入“沈昭财经观察”。

光标在正文框里悬了三秒,她敲下:“云港中小企业扶持计划背后,有笔‘咨询费’每月准时到账。想知道具体账户吗?”

发送键被按下的瞬间,窗外的月光刚好漫过“破茧”文件夹的图标。

那里面躺着的,是二十三个深夜的血与火,是即将刺破黑夜的光。

当沈昭的手机在凌晨两点十七分震动时,她正蜷缩在书房的地毯上啃着已经变冷的三明治。

屏幕的蓝光让她眼下的黑眼圈显得更重了,邮件提示的“新私信”字样就像一根细针,精准地扎进了她连续熬了三个夜的神经里。

手指刚碰到屏幕,她就坐直了身子——发件人是“匿名知情者”,主题栏是空的,正文只有一行字,却让她后颈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蓝湾资本、李氏地产、三次定向转账,这些关键词在她的记者生涯里可是非常敏感的。

三年前“星海城改”项目爆雷的时候,她追查了三个月,最后被恒信法务部的律师函堵在了报社门口。

此刻,附件里的流水截图虽然打了码,但那串熟悉的离岸账户尾号,就像一根火柴擦亮了记忆——当年她在废弃的评审记录里见过,那是某位专家顾问的收款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