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停顿片刻,又补上一句:**用确定性未来,换不确定性当下**。
这不是公平,也不是妥协。这是在现有规则无法打破的前提下,重新定义博弈的维度。就像前世赵铭能在职场翻云覆雨,靠的从来不是职位高低,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跟着他能得利”。她不需要所有人支持,只需要让他们看到——参与比破坏更有利可图。
她放下笔,调出重建物资缺口清单。水、电、建材、医疗,每一项后面都跟着触目惊心的赤字。再打开三大集团的运营年报摘要,逐项比对他们的业务短板:电力集团负债率高,急需新能源项目冲抵考核指标;建材商库存积压,但现金流紧张;运输方则受制于路线审批,长期无法拓展新线。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将三组数据并列排列。残渣的波动曲线、物资缺口柱状图、集团运营痛点清单。三者原本毫无关联,此刻却在她脑中形成某种共振。
残渣不是负担。它是杠杆。
只要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僵局。
她忽然想起自己写在记录册上的那句话:“失败不是终点,是坐标。”当时她以为指的是实验失败,现在才明白,那也是对她处境的隐喻。每一次被封锁、被质疑、被围堵,都不是终点,而是标记出下一个突破的方向。
她不需要说服所有人。她只需要设计一个系统,让各方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推动重建前进。
她打开加密文档,新建文件。光标在命名框里闪烁。
她输入:“残渣-资源置换模型V0.1”。
回车。
就在文件保存的瞬间,掌心的电流感骤然加剧,像是一股热流从旧伤处炸开,直冲肩胛。但她没皱眉,反而轻轻笑了。这不是反噬,不是警告,是共鸣。残渣在回应这个命名,回应这个构想。它感知到了某种变化——不是物理的,而是规则层面的跃迁。
她将纸上的草图拍下,存入加密相册。然后关闭所有窗口,只留下终端右下角的小型监测面板。残渣的波形仍在跳动,113秒一个周期,稳定,持续,像某种沉默的倒计时。
她站起身,走到实验台前。玻璃碎片还躺在中央,边缘折射出微弱蓝光。她没碰它,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指挥台。
通讯器亮起,是运输队的待命确认。她没接,也没回复。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重新坐下,调出协议第十七条的原文,逐字阅读。然后打开调度系统后台,查看所有被冻结的指令状态。红色的“暂停”标记密密麻麻,像一张封锁网。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几秒,开始输入。
不是调度命令。
是一份新的数据权限分配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