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靠在墙边,呼吸缓慢而深。她右手掌心还残留着与“容器”符文接触后的灼热感,皮肤下的脉络仍在微微跳动。记录仪屏幕上的波形图已经定格,前十二秒的能量流转轨迹清晰可见,扰动点的位置被她用红标圈出。她闭了闭眼,右眼眶深处传来持续的刺痛,眼角的血线已经干涸,留下一道暗红的痕迹。
她抬起手,用指节狠狠叩击太阳穴。三下,力道极重。意识被强行拉回,模糊的视野重新聚焦。她从战术袋里抽出探测笔,打开低频扫描模式,光点在阵图边缘缓慢移动。她不能贸然再试融合点,必须先理清边缘结构的真伪。
她撑地起身,膝盖发软,脚步却稳。每一步都踩在能量波动的间隙里,避开中央凹槽辐射出的主脉冲区。她蹲下,将探测笔尖端轻轻搭上一处泛着微蓝的光斑——这是上次供能后新亮起的节点之一,位置偏西,远离主轴。
笔尖刚触到光层,警报声就在耳机里炸开。读数瞬间飙升,能量流向显示逆向回流,速度超过安全阈值三倍。她立刻抽手,探测笔末端已经发黑,绝缘层出现裂纹。她甩掉笔,从背包取出记录仪回放刚才的扫描数据。屏幕上,那处光斑的能量回路呈闭合环形,无出口,无分支,像一个死循环。
她盯着图像,呼吸放慢。这不是节点,是陷阱。
她挪动身体,换了个角度,伏地前行。指尖划过地面锈蚀的纹路,找到另一处微光闪烁的位置。这一次,她没有用工具,而是将手掌悬停在光斑上方五厘米处。蓝光微微波动,频率与她心跳接近,但略有滞后。她放缓呼吸,心跳随之降低,蓝光的闪烁也慢了下来。
同步了。
她收回手,从战术刀鞘抽出刀片,在掌心划出一道浅口。血珠渗出,她将手掌再次悬空。蓝光波动频率突变,变得急促,像是在回应生命体征。她记下位置,用战术笔在地面画了个三角标记。
两处真节点,三处伪节点。她脑中构建出阵法边缘的三维模型。真实节点的能量流呈螺旋递进,有明确的输入与输出路径;伪节点则是封闭回路,一旦接入,能量会反向冲击供能者,造成神经震荡。这阵法在筛选接触者。
她靠墙坐下,取出注射剂,推入颈侧。药液入体,头痛稍缓。她翻开笔记本,撕下一页,写下“伪节点:诱导性反制,触发条件为持续供能超过三秒”。字迹潦草,但她写得很稳。
她闭眼,集中精神。
银白光芒在右眼中一闪而过。“心灵洞察之镜”开启。视野中,阵法边缘的能量流动被剥离成清晰的光带。真实节点的光流如溪水蜿蜒向前,最终汇入中央凹槽;伪节点的光流则像被困在玻璃球里的蛇,不断绕圈,找不到出口。她睁开眼,右眼角再次渗血,她没去擦,只将血滴落在记录仪边缘,权当标记。
她爬向第三处疑似节点,动作放得极低。这处光斑位于阵图东南角,靠近一道裂缝。她取出备用探测笔,改用点触模式,轻轻敲击光层表面。三次轻点,间隔一秒。读数正常,能量流向呈开放结构。她再点一次,延长接触时间至两秒。读数稳定。
她伸手,将掌心贴上。
蓝光顺着皮肤蔓延,温度温和,不灼不冷。能量流顺着她的掌心经脉向上延伸,却在腕部戛然而止,像是被什么挡住了。她没有强行推进,而是调整呼吸,让心跳节奏与蓝光脉动同步。三秒后,蓝光亮度增强,能量流重新启动,继续向上流动,直到小臂处才停下。
有反馈。
她维持接触,另一只手打开记录仪,调出生物电监测界面。她的心跳、呼吸、皮电反应全部被实时记录。她发现,每当她的情绪波动超过阈值,蓝光就会减弱;而当她进入平静状态,蓝光反而增强。这阵法在感知她。
她闭眼,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