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855章 永恒守护的延续与未来展望

第855章 永恒守护的延续与未来展望(1 / 1)

暮色中的 1967 年时空监测总部,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无数绿色光点均匀分布在全球时空地图上 —— 这是遍布各地的时空稳定监测站,正实时传输着能量波动数据。江浅穿着绣衣 “时空守护” 标识的深蓝色制服,站在屏幕前,指尖划过代表 1913 年雾灵山、1938 年战地遗址、1967 年科技城的光点,轻声说:“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时空能量紊乱导致的灾害焦虑,如今,这些稳定的绿色,就是全体人类共同守护的成果。”

身旁的年轻监测员小林,正对照着历史数据手册感慨:“江主任,您看 1938 年的战地区域,当年因战火和能量波动,每月都会出现 3-5 次时空异常,现在全年异常次数不超过 2 次,还都是轻微波动,很快就能通过调节装置平复。” 江浅点头,目光落在屏幕角落一个闪烁的金色光点上:“那是‘全球时空守护联盟’的核心监测站,汇聚了各国的技术和数据,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协作,让我们守住了时空稳定的底线。”

此时,联盟总部的视频会议正在进行,来自 1913 年雾灵镇的周大叔、1938 年战地遗址的守护者后裔、1967 年的科研专家们在线上齐聚。周大叔举着手中的 “地脉能量监测仪”,笑着说:“现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会用这玩意儿监测地脉,还自发成立了‘青年守护队’,每天巡逻,保护地脉节点周边环境。守护时空,早就成了咱们生活的一部分!”1938 年战地遗址的管理员张姐,展示着遗址新建成的 “时空防护栏”:“这是用 1967 年的能量防护技术做的,既能防止人为破坏,又能稳定周边能量场,来参观的游客都会主动加入‘守护承诺’签名活动,承诺不触碰文物、不干扰能量场。”

永恒守护的理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学校,“时空守护” 成为必修课,孩子们通过 “小小守护者” 实践活动,学习辨认时空能量节点、参与社区环境维护;在企业,“绿色时空生产” 成为共识,工厂主动采用时空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和时空能量的影响;在社区,居民们自发组建 “时空矛盾调解队”,不仅调解邻里纠纷,还会及时上报可能影响时空稳定的异常情况。

1967 年实验学校的操场上,五年级学生们正在开展 “时空寻宝” 活动 —— 老师在校园里标记出模拟的 “时空能量节点”,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状态、测量温度变化,找出这些 “节点” 并挂上 “守护牌”。小宇拿着温度计,在花坛边认真记录数据:“老师说,植物长得特别好的地方,可能就是能量稳定的节点,我们要保护好这里,不能随便踩踏。” 他的同桌朵朵,正小心翼翼地将写有 “守护时空,从我做起” 的木牌挂在树枝上,抬头对老师说:“我们以后每天都来检查,不让垃圾靠近这些‘节点’!”

在 “时空智造” 工厂,车间主任王师傅正带着工人调试新安装的 “时空能量回收装置”。“以前生产过程中浪费的能量,现在能通过这个装置回收,不仅节省电费,还能减少对周边时空能量场的干扰。” 王师傅指着装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对前来考察的江浅说,“我们还制定了‘时空友好生产准则’,每个工人上岗前都要学习,确保生产全过程不影响时空稳定。” 江浅看着车间里有序运转的设备,感慨道:“企业主动承担守护责任,才是长久之道。未来,我们会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工厂。”

展望未来,在时空科学的引领下,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从未停止。在 1967 年的深空探测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调试 “时空望远镜”,它能穿透时空壁垒,观测到更遥远星系的时空形态。“我们希望通过它,找到时空形成的原始能量信号,解开‘时空起源’的谜题。” 首席科学家李博士指着屏幕上模糊的星云图像说。江浅看着图像,眼中满是期待:“探索未知是守护的基础,只有更了解时空,才能更好地守护它。但一定要记得,探索必须建立在伦理规范之上,不能为了求知而破坏时空平衡。”

为了让守护机制更完善,全球专家正在共同研发 “时空智能预警系统”。这套系统整合了历史数据、实时监测信息和 AI 预测算法,能提前 72 小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时空异常,并自动生成应对方案,推送给相关区域的守护者和管理部门。在系统测试现场,工程师小张模拟了一次 1913 年雾灵山的能量波动,系统瞬间发出预警,同时显示出 “启用周边 3 个调节装置、组织人员疏散周边游客” 的应对步骤。“以前靠人工监测,往往要等异常出现后才反应,有了这个系统,我们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小张兴奋地说。江浅补充道:“还要建立‘全球守护人才库’,把各国的技术专家、民间守护者都纳入进来,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调配人力和资源。”

国际合作的深化,将为时空守护注入更多力量。“全球时空生态银行” 的筹备工作正在推进,各国可将本国的时空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 “生态积分”,积分既能用于兑换先进的守护技术,也能在国际合作项目中获得优先参与权。巴西环境部长在筹备会议上表示:“我们亚马逊雨林的守护者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原生地脉保护经验,希望能通过‘生态银行’,和其他国家交环时空能量调节技术,共同保护全球雨林生态。” 江浅回应:“生态银行不仅是技术和经验的交换平台,更是责任共担的纽带,让每个国家都能在守护中发挥优势,获得回报。”

在文化领域,“时空文化基因库” 计划已启动,各国正将本土的时空文化传统、守护者故事、非遗技艺等录入数据库,通过数字技术永久保存,并向全球开放。1913 年雾灵镇的苏绣艺人周奶奶,带着自己绣有地脉符文的作品,专程来到基因库采集现场:“这些符文里藏着我们老祖宗守护地脉的智慧,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也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得。” 江浅握着周奶奶的手说:“文化是守护的灵魂,只要这些智慧代代相传,永恒守护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在一次 “全球时空守护大会” 上,江浅站在台上,身后的屏幕播放着各地守护者的身影:1913 年的村民在田间维护地脉节点,1938 年的志愿者在遗址清理垃圾,1967 年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调试设备……“永恒守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的日常行动;不是一代人的任务,而是代代相传的承诺。” 江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未来,我们会继续在科技上创新,在合作中携手,在文化中传承,让时空的稳定与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保驾护航。”

大会结束后,江浅来到会场外的广场,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正在 “永恒守护承诺墙” 上签名。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妈妈的帮助下,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自己的名字,抬头对江浅说:“阿姨,我长大也要当守护者,保护我们的家!” 江浅蹲下身,笑着给小女孩戴上一枚 “小小守护者” 徽章:“好孩子,守护的接力棒,以后就交给你们啦!”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 “时空守护” 纪念碑上,碑身上刻着来自不同时空、不同语言的 “守护” 二字。远处,1913 年的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1938 年的战地遗址开满鲜花,1967 年的城市灯火渐次点亮。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守护的火种永不熄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