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农摸着播种机,感慨道:\"我这把年纪了,还能看到这种东西。以后种地不用那么辛苦了。\"
蜀国国王亲自来到工厂参观,对互助计划表示高度赞赏:\"这不仅是一台机器,更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起点。感谢劳动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代国纺织厂也传来好消息。经过持续培训和技术调整,代国生产的棉纱质量终于达到了联邦标准。第一批产品成功出口到韩国,这是代国工业品首次进入国际市场。
鲁国钢铁厂的高炉按计划点火成功。工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新流程操作,炼出的第一炉铁水质量合格,完全符合联邦标准。这意味着鲁国的钢铁产品终于能够进入联邦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朱昭熙收到这些报告时,正在准备劳动国际的内部会议。她为各国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但也清楚这只是开始。还有十几个小国等待援助,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肯定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内部会议上,朱昭熙分享了互助计划的最新进展。她用了一个比喻:\"互助计划就像种庄稼,不是播了种就完事了,得经常浇水、施肥、除虫,才能有好收成。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坚持下去。\"
她提出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个季度对互助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她还建议设立交流平台,让各国分享经验教训,互相学习。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支持。
八月底,劳动国际公布了下一批互助计划的名单,有五个小国入选。这些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但资源丰富,有发展潜力。名单公布后,朱昭熙立即组织团队着手制定详细的援助方案。
针对之前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劳动国际修订了互助协议,增加了资金监管、技术培训、疑虑沟通等条款。新协议更加明确各方权责,为后续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框架。
朱昭熙亲自前往新入选的国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家会面,解释互助计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她特别强调:\"互助计划不是单方面援助,而是双向合作。受援国需要积极配合,投入相应资源,才能确保项目成功。\"
在新入选的国家中,有一个是海岛国家,以渔业为主,希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朱昭熙派出专门小组进行考察,详细了解当地的渔业资源和加工条件。
考察组回来后,朱昭熙立即组织召开方案讨论会。\"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发展重工业或纺织业,\"她在会上说,\"我们要根据每个国家的资源和优势,帮助它们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对于这个海岛国家,团队建议先建设一个小型冷冻加工厂,加工当地捕捞的海产品。同时配套建设制冰设备和冷藏仓库,延长海产品的保鲜期。这样既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减少捕捞后的损失。
回到总部后,朱昭熙开始筹划建立技术共享平台。这个平台将收录联邦标准和技术资料,所有成员国都可以申。\"只有信息公开透明,才能消除疑虑,建立信任。\"她在项目提案中写道。
随着互助计划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出兴趣,希望能加入下一批名单。朱昭熙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每天都要处理各国提交的申请资料,组织专家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