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荀爽的问题可不仅如此。
荀爽,“荀氏八龙”之一,天下名士,所提的问题,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汝一人有信心,不等于各位阁老有信心,亦不等于大汉官吏有信心,更不等于天下人有信心。”荀爽马上甩出了“王炸”。
表面上看,是在询问荀彧是如何让天下人皆有信心的,实则是暗问荀彧以无官身之背景,一下子坐到了天下第一人的宝座,是如何坐稳的。
可这“王炸”怎么听起来,像是给荀彧歌功颂德呢?
众人从内心里鄙夷荀爽。
你要歌颂你的侄子,也不至于如此堂而皇之吧?
你就住在相府中,难道你会不知道这些年荀彧是怎么过来的?
其实,荀爽还真是不知道。
荀彧有时候也陪他喝茶,可喝茶是喝茶,却从不谈政事。
而荀爽这些年来一直很好奇,荀彧到底是如何在内阁站稳脚,并稳住内阁及天下的。
可当着这么多人,让荀彧怎么回答?
无论怎么答,都是自夸。
一旁聪明的蔡成给荀彧解了围。
“其实,根本无需要求对大汉新制有信心。只要在内阁的诏令下,按照执行就行了。”
荀爽一听蔡成给荀彧解了围,老小孩的脾气又上来了。
“既然如此,吾等为何还要陪陛下巡察天下?”荀爽没好气地开始喷蔡成。
蔡成笑了笑,没和老爷子计较什么。
反倒是荀彧开口说道:
“巡察天下势在必行。”
这可不是荀彧在为蔡成找补,而是离京这几天来,荀彧独自思考的结果。
尽管初始时荀彧对蔡成逼迫阁老离京巡视有些不满,但当他想到自己及阁老们,确实对各地推行大汉新制的过程及结果知之甚少时,内心却突然有了一些紧迫感。
内阁执掌天下,却对天下实情知之甚少,这会出大问题的。
荀彧看到大家都在看他,便解释道:
“尽管已经修正了大汉新制那么多的偏差之处,也取消了不合时宜的七项政策。可诸公皆知,不同的人对大汉新制的理解,都必然有所偏差。
“理解有偏差,执行起来便一定有偏差。这些小的偏差集腋成裘,就可能在某个方向上积累隐患,而地方主官却并不知情。
“最重要的是,当前大汉北方十三州,地理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习俗不同,就连土壤都不相同。
“‘一刀切’的大汉新制,是否在各州郡都有不适宜之处?
“所以,吾等陪陛下巡察大汉北方,便是为了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再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荀彧抓过水囊喝了口水,然后便张嘴“嗞嗞”个不停。
现在可是冬天,水囊中的水没冻成冰块就不错了。
如此冰凉的水入口,差点没把荀彧的嘴给冻住,只能张嘴不断“嗞嗞”哈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