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号内,气氛原本就因近距离接触三体探测器而紧绷着,一声惊呼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快看!那是什么?”西子中校指着舷窗外的一个方向,神色满是惊疑。
所有人把注意力从那枚破烂不堪的三体探测器移开,循声望去。
由于螳螂号相对木星轨道的位置和角度,他们只能看到其中一道尤为显眼的轨迹——一团炽烈到极致、仿佛要将自身彻底燃烧殆尽的火流星,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加速度,朝着深空飞去。
其速度攀升之快,甚至能在视觉上感受到一种决绝的意味。
“好快的加速度……这是什么,我们的战舰吗?”陪同的舰队少校震惊道。”
“看体积似乎是。”西子看着那团火流星不确定的说。
另一位少校面色凝重:“战舰怎么会是这样,它是被击穿了吗?好像在着火一样。”
丁仪将锤子别在腰间,仔细观察了一会,意识到这些傻孩子们大概率没有见过古代火箭,于是解释道:“是化学工质推进器,这艘战舰上挂载了多个火箭。”
高个子少校说:“挂火箭?他们要干什么?”
“我猜是逃亡,希恩斯的流言恐怕是真的”另一名少校说。
西子看着那枚逐渐缩小的流星,眼中充满了困惑:“是逃亡吗?在这种时候?为什么?”
高个子少校眉头紧锁:“飞船还在加速,这恐怖的推力恐怕已经超过500G了,里面的舰长疯了吗,不怕飞船解体吗?”
“解体不了。”丁仪说。
他飘到舷窗前,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惊叹于表象,而是眯起眼睛,仔细估算着那火流星的轨迹和加速度变化。作为物理学家,他对能量和运动十分敏感。
心算完毕后,丁仪说道:“这有预谋、有组织、且技术准备极其充分的撤离。它的加速度曲线很稳定,说明他们对舰体的改造十分充分,让你们的上级去头疼去吧,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工作上来。”
丁仪的目光从远处的火流星收回,扫了一眼身旁仍在惊叹中的军官们,最后落在了远处那个被磁场牢牢束缚、锈迹斑斑的三体探测器上。
这枚三体探测器最终被命名为了“水滴”,首轮观察到三体探测器的观察员们,对这个锈迹斑斑的“圆头锥状流线型”进行了极富有想象力的美好想象:
观察员们认为,这枚探测器在启航时一定是银光闪闪的,像一滴银色的水银,只是因为跨越两光年的长途跋涉,才最终使它变成了这个锈迹斑斑的样子。
在最早的计划中,人类计划让螳螂号后伸出机械臂将那枚探测器抓过来,最后塞入螳螂号的肚子里,由此进行近距离接触。
这也是丁仪一直期望的,他迫切想要亲手摸一摸这个来自三体世界的宏观造物。
但由于这枚探测器被磁瓶束缚,螳螂号贸然行动一定会干扰磁瓶的稳定,现在已经基本确认三体文明并没有和谈的诚意,这意味着,让探测器脱离磁瓶束缚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因此首轮观察被敲定成为了远程观测。
丁仪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无可奈何,他理解舰队的谨慎。
那枚锈迹斑斑的水滴正悬浮在寂静的太空之中,无形的强力磁场囚笼将其牢牢束缚住,这种磁瓶的束缚力极其恐怖,其产生的约束力,足以将整个西湖倒悬在天空之上。
在螳螂号不远处,是五艘如莲蒂绽放的恒星级战舰,它们的伽马激光射线炮、电磁轨道炮、恒星型氢弹发射井——所有能指向这里的武器系统,都已经对准了这枚锈蚀的水滴。
而且所有武器均处于待激发状态。
“丁仪博士,这枚探测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去地球参观博物馆见到的青铜文物。”西子中校穿着轻便的太空作业服,站在丁仪侧后方说
“青铜文物也分种类的。”丁仪轻轻哼了一声。
西子问:“您是指?”
丁仪怪笑的说:“越王勾践剑是青铜剑,罗清的三青剑也是青铜剑,但你能说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吗?”
“呃。”西子不知道怎么回话。
丁仪视线始终没有离开目标,他幽幽道:“舰队国际那帮家伙虽然有时候脑子不太灵光,但这次的准备倒是做得十足,就是不知道准备能不能起作用……开始吧,先用远程和非接触手段。”
考察工作按部就班地展开,螳螂号伸出各种灵敏的探测臂,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向“水滴”发射各种波段的电磁波——从长波无线电到短波X射线,甚至尝试用微弱的引力波探测器进行感知。
结果令人困惑。
热辐射扫描显示,它的温度与背景宇宙辐射几乎完全一致,均匀得不像一个正常的宏观物体,电磁波反射信号极其微弱,大部分能量似乎都被那层“锈蚀”的表面吸收了进去,散射回来的信号杂乱无章,无法构成有效图像。磁场测量显示它内部有极其复杂且微弱的磁力线结构,但这些结构似乎在不断变化,毫无规律。质量测量是唯一明确的结果——它只有十吨重。
得知这些结果后,丁仪面无表情:“挺好,起码把反物质、白矮星物质、中子星物质的可能性排除了。”
西子忍不住问道:“丁仪博士,还是无法确定它的内部结构吗?”
丁仪没有立刻回答,他飘回仪器台前,调出所有数据反复查看,对物质本质的深刻理解所带来的直觉,让他意识到:这玩意儿平静得过分了。
他想到了一句大史的经典名言:邪乎到家必有鬼。
“给我准备出舱。”丁仪忽然说道。
“丁仪博士。”两位少校几乎同时出声阻止,“这太危险了,我们无法预测它的反应。”
“远程探测已经到头了。”丁仪说道:“不用关闭磁瓶,我知道磁瓶会困住我的航天服,所以我不穿航天服,直接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