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

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2 / 2)

这种拓印其实就是最早的雕版印刷。

只是这个大规模拓印事件出现才十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拓印这件事的意义,其实远远超过了熹平石经本身。

贾诩也是亲眼见过拓印石经的盛景的,他自己都拓印过,但贾诩这么聪明的人依然被一叶障目,毕竟士人总归会把经义看得更重一些。

当然,拓印是需要纸张的,不过造纸本身也不需要再发明。

西汉就已经有麻纸了,只是当时造价比较高,比麻布还贵。

知名宦官蔡伦在八十年前发明了树皮混麻的‘蔡侯纸’工艺,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在桓帝时期就已经完全普及天下了——拓印熹平石经的那些士人就是用的蔡侯纸。

虽然这种树皮纸比较粗糙,容易破损,不便于手工书写,但无论如何,它是成本低廉可以快速进行大批量制造的纸。

而且此时已经有了竹木浆纸,这是蜀地工匠们在蔡伦的基础上改良后的结果。

整体造纸方式差别不大,只是竹木浆的破碎和浸泡工艺更细致,这种技术在黄河以南基本也已经传遍了,筛滤都已经改进成了非常细的丝线滤网,纸张平整性和韧性都挺好。

青州也有造纸工坊,而且还不少。

造纸作坊其实是青州当初大搞淫祀留下的,这年头各种神龛庙宇才是用纸大户,符篆和祭祀纸在青州本就很流行,纸张其实是不缺的,工坊随时都能重新开工大量造纸。

刘备让贾穆负责造纸。

张飞的艺术学院会负责刻各种书的木雕版。

陈封为人严谨,负责用雕版印刷书籍。

这条生产线就这么草率的确定了,这不是新发明,刘备只是把本来就有的东西组合一下,如果申请专利那也只能算实用新型……

至于过程中他们要怎么改进,这就看手下的了。

甩手掌柜嘛……主要是刘备懂的技术确实也不多,他只会尊重技术人员,主打一个舍得出钱。

张飞也是没想到,这玩票性质的艺术学院,居然还真捞到了足以流芳百世的大活儿……

虽然张飞自己不喜欢读书,经学水平一塌糊涂,但这并不妨碍他搞雕刻艺术。

出于兴趣和习惯使然,张飞在雕版上搞了些插图……

好不容易有表现的机会,当然要表现一下艺术家风范。

比如之前被刘备薅走的那本《秘戏·房中八术》,张飞就兴趣盎然的配了足足三十二幅插图……图比字还多,整得跟连环画一样。

之所以先刻房中术,主要是因为张飞以为刘备喜欢这个——毕竟一万多卷藏书,刘备单单只薅走了这一卷……

只不过,由于张飞错别字太多,陈封在严谨校对后决定请张飞高抬贵手,把雕刻文字的苦活累活让给学院的学生们。

于是张飞专心致志只负责插图事业,并且还无师自通的搞出了全新的阴阳结合的版画——凹版与凸版结合的,有些地方甚至还用上了网格线,以便拓印时能有光暗效果……

印出来的阳面不再是黑底白线,而是白底的纯正漫画。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印制版画,还是写实派的。

这是印刷史上的巨大突破……

但张飞完全没察觉他搞出了印刷术新发明,只沉浸在阴阳相合的艺术创作中。

而陈封倒是很敏锐的发现了阴阳雕版结合的好处,于是真正的雕版印刷就这么草率的出现了,而且是能印制画作的高端技术。

——有时候,那些看起来特别有文化的事儿,往往就是这种看起来没多少文化的家伙在无意间搞出来的。

所以说,科技创新之类的事儿,都得基于生活……有兴趣才有热爱,有热爱才有创新和发展。

拓印出来的第一批纸制书,当然是先送到刘备这里的。

只不过,由于刘备军务繁忙,接手这些书的是校书郎蔡昭姬。

对于书籍,蔡琰向来是很严谨的,因为这年头的书和现代的不一样,经典是不能有错字的,一个字不对意义就全变了。

蔡琰校对得很认真,以至于到最后才发现,这插图好像很有点不一般……

但张飞的画现在是真有水平,完全可以称之为自成一派,又灵动又写实。

不仅延续了细枝结硕果的传统美德,还基于张飞本人的实际考察,作了不少贴近生活的描法调整。

蔡琰带着批判的态度一直欣赏到了傍晚,看得脸红心跳全身燥热,然后遇上了匆匆赶回来查看第一批书稿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