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内心在权衡,同时也在用余光扫视在场的众人。
废皇帝可不是儿戏。
哪怕大魏已经名存实亡,元修这个天子已经是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但他仍然顶着天子的名头。
对他的处理就必须得慎重,高羽用尽了一切方法来打压元修,却也只是让他威严扫地罢了。
有的事情不能轻易开这个头,一旦开了头,那后来者只会越发无底线的学习,虽然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人类底线越来越不断下滑的过程。
“陛下虽有过失之举,然观之乃是心疾所致,我等身为臣子,岂能因小过而严苛待天子?当念及君臣之情,施德化之道,外则严医以药石治其病,内则严师教诲以圣德感其心,倘若能使陛下修心向善,则不仅为天家之福,亦是天下臣民之福。”
众人闻言,无不错愕看向高羽。
高欢亦是如此,他刚欲要开口,却见高羽对其摇头,只得闭口不言。
杨愔、崔暹等更是高声大喊。
“丞相,仁义啊!我等自诩读圣人书,却忘了圣人的宽恕之道,惭愧,惭愧……”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元修废不废其实意义也已经不大了。
高羽愿意‘高抬贵手’,确实反而显得是高羽‘仁义’。
“这倒是言重了。”
高羽摆摆手,“眼下,朝事要紧,正好我有事要与尔等商议。”
在前往大殿的路上,高欢凑到高羽身旁低声道。
“二郎,你为何要拒绝?眼下邺城内有合适的帝位继承人,原清河王之孙元善见,论辈分乃是孝文帝曾孙,且正年少,好掌控,换他登上帝位,朝堂便尽在你手。”
“废帝之事,我来牵头,让济阴王等人站出来,骂名我等来担,你无需担忧身后之名。”
高欢确实已经将皇帝的人选都已经物色好了,还是故人之后,当年高羽跟高欢第一次前往洛阳的时候。
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却也听过样貌俊朗的清河王元怿之名,勉强算得上是故人吧。
中军暴动之事,当时朝堂上的所有人也都知晓‘高家二郎高羽’这个名字。
高羽跟元怿,彼此听过对方的名字,只是没能见面罢了。
原本历史上元修西逃后,高欢便是立了元善见为皇帝。
但在这条历史线上,元修没有逃的可能,原本的历史线中,宇文泰他们没有拥立皇帝,元修西逃入关中可以继续当皇帝。
可眼下呢?
尔朱荣早早的就在洛阳拥立元恭为帝,元修就不可能跑。
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南逃跑去建康投奔萧菩萨。
北魏、南梁,彼此对对方前来投靠的皇室宗亲之人相当厚道,给高官厚禄,元修以天子的身份前去投靠,肯定能过的相当滋润。
元善见,眼下是个十岁都不到的黄口小儿,将他送上帝位,那朝堂就是高羽的一言堂。
几岁的孩童其心计、城府又能到什么地步?
“阿哥,你觉得我会在意身后之名吗?”
高羽反问道。
高欢默然,之前还能说高羽可能在乎身后之名所以表面功夫做的很到位。
可这些天高羽的所作所为,就没有一件事情是冲着身后之名去的,做的可都是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权臣行为。
高欢却是固执道。
“眼下有众多要事需你处理,岂能让天子让你分心?二郎,此事你听我的,交由我来处置,定然办的妥妥当当,无需你来操心。”
“到时你只需在众人面前提议拥立元善见登基为帝即可。”
高欢不一定想弄死元修,但元修终究是他所拥立的帝王,也是横在兄弟二人之间的一根刺。
高欢既然已经决意收心,自然要亲手将这根刺给拔掉!
“那阿哥你便自己看着办吧。”
进入大殿之内。
天子尊位空着,御案上摆放着大魏正版的玉玺,洛阳皇宫内那个是尔朱荣令工匠仿制的盗版,不过……邺城铜雀台内这枚玉玺也不算正版,真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当年已经被苻坚送到南边去了。
此刻建康台城太极殿内的那一枚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我与陛下商议,此前朝堂官制臃肿,政令不通,接下来要精简三省机构,同时官职的任命也会有调整。”
“济阴王。”
“臣在。”
“加封你为司空,领中书监……”
元晖业一愣。却还是拱手谢恩,明升暗降,虽然他还领中书监,但跟真正担任中书监还是差了意思。
三公早就已经是荣誉头衔。
将元晖业这种有威望、有实力的宗室架空,但又没有彻底将其从朝堂中枢驱赶。
“尚书省下设三十六曹日后精简为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六部。”
“恒州刺史高欢任尚书令,相州刺史司马子如任尚书左仆射,封隆之任尚书右仆射。”
“原天策府长史崔暹任吏部尚书,原天策府参军杨愔任户部尚书…………”
其实前面还好。
六部尚书的人选,众人看向崔暹和杨愔二人的眼中就只有羡慕。
尤其是杨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