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这推心置腹的情义,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之情,甚至已经超越了手足之亲。
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在这毫不留手的刑案下,整个秦国也愈发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公孙鞅,余朝阳两人的改革变法行为也愈发激进起来。
因为他们深知,新法新规只是后边大刀阔斧改动的地基。
学法,救不了老秦人,救不了秦国。
真要同天下诸国较量,一雪昔日耻辱,还得向更深层次的地方动刀。
对此,嬴渠梁只说了几个字:放心大胆的搞,天塌了我顶着!
经此刑案后,嬴渠梁算是明白了何为术业有专攻,他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相信余朝阳,并给予支持。
尽管现在改革变法才刚刚开始,可三人心里的门清,变法必成!
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念,有着共同的信仰,君臣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臣子不畏权贵,敢打敢拼。
君王大胆放权,用人不疑。
单单这一条,就不知可以堵死多少人。
毕竟有魏国变法的珠玉在前,谁不想体验变法带来的巨大提升?
可他们为什么不变呢,是因为不想吗?
亲兄弟尚能因钱财翻脸,遑及事关一国之大事,谁又敢拍着胸脯保证,臣子势大不会逼迫篡位,君王不会狡兔死走狗烹?
同心同德说得容易,可又有几人能做到?
至少…余朝阳大汉三部曲玩下来,同心同德的君臣只见过一个。
皇叔与丞相!
所以改革变法的难点,并不在于寻找一位惊天动地之才,而是在君主的决心,君臣间的信任上。
如果这次的秦国变法能成,嬴渠梁至少要占据一半的功劳,因为有他的力挺和支持,才有公孙鞅、余朝阳的大刀阔斧。
嬴渠梁的态度和改革意志,直接就决定了变法成败的最终关键。
在王公贵族、天下黔首都感受到嬴渠梁一往无前的决心后,这场变法进入了更为深彻也更为宽广的阶段。
废井田,开阡陌,除奴籍,改封地,每一刀砍得都极为果断。
且每一项都是动摇秦国根本的大动作,也搞得两位改革先锋,彻底走到老氏族的对立面。
春去冬来,冬去春来。
时间宛若一柄无情刻刀,公平地夺走了所有人生命,然而秦国的民生、军队情况,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进步。
其速度之快,不知让多少国家为之胆寒,作为和秦国世仇的魏国更是辗转难眠。
因为大魏王知道,一旦秦国缓过气来,百分百要拿它动刀。
于是,一场惊天阴谋应运诞生,矛头直指嬴渠梁的左膀右臂——公孙鞅、余朝阳!
不过对于大魏王酝酿的这场阴谋,两人自是不知,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暇顾及。
在数年的高压打击下,一众老氏族俨然做好了破釜沉舟准备。
然内忧外患之下,余朝阳却是釜底抽薪,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只见三人屹立在念公祠内,神情严肃至极。
自改革变法以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这三人能聚在一起商讨问题,必然又是一件足以影响国运的大事。
而事实也正如此,余朝阳轻摇羽扇,轻声道:“秦公,迁都咸阳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