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蹬鼻子上脸,灭了(1 / 2)

【朝贡逐渐落下帷幕,至于大梁给予的回礼,则是大梁的一些特产、瓷器、茶叶等等。

像是瓷器、琉璃等都有大梁皇室的刻章,是不允许买卖的物品。

茶叶的数量不多,各国使者想要在大梁卖出,也要看看有没有人敢收。

带着印章的御赐之物,每一样东西都记录在册,除非是买了之后一辈子不拿出来。

也不让其他人知晓,否则一旦被查出来买卖御赐之物可是会进大牢的。

各国使者当然是没这个风险,但如果和大梁人交易,那这御赐之物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挂在头顶之上。

让人整日惶恐,生怕哪一天就被发现,然后进大牢。

纵然各国带来的物品大多为地方特产,也不缺少一些精美的饰品。

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马匹、异兽等等之类的。

或许在大梁人眼中很是新奇、珍贵,但对于小国而言,不过是地方特产。

当然咱大梁回馈的也是一些特产,还是皇帝的御赐之物,还包了各国使者的吃住安全。

真要算起来还是大梁有点亏的。

各国想要通过低成本的进贡以换取高额的回报,在文帝这里是不成立的。

甚至是在第二年的朝贡国进贡中,各国带来的物品还不如这次的朝贡。

在长安大肆花销,欺压大梁百姓等等行为,直接被文帝给砍头了。

丝毫不惯着这些来朝贡的使者,谁是谁老大都搞不清楚了?

对于朝贡而言政治意义是要大于经济意义的,大抵是通过周边各国对中原王朝的臣服来展示中原王朝的国力和威望。

大梁倒是不需要展示自已的威望和国力,毕竟大梁对外形象一直都是很有威望的。

他最需要的是文化的传播,最好是直接同化掉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身心方面认同大梁文化。

等大梁打下这块地方,其间百姓大抵是不会太过于反抗。

自从是文帝砍了第二年来朝贡的使团,又发回去让其重新朝贡,作为大梁附属国,要知道谁才是君?谁才是臣?

必须遵守大梁所制定的朝贡之礼,否则就别怪我大梁兵临城下。

至于出兵的理由都不用派梁使出马了,臣对君不敬,是以下犯上之举。

对大梁皇帝不敬,那就是对大梁的羞辱,都对大梁羞辱了,那大梁出兵也就理所应当的。

这高丽向来是个不安分的,隔个一两年的就来一次犯上之举。

一次两次的砍杀使臣的脑袋,并不能让高丽警醒,反而是觉得大梁不敢动他。

每次朝贡,受伤的只有使者。

永安十七年,一举灭掉高丽、百济、林邑等小国。

“说的十年,就给十年”

咱文帝向来是信守承诺,最主要的是每年来一次朝贡都要蹦跶一回。

甚至是看上了文帝的女儿,文帝当即表示:“蟾蜍妄冀云间鹄,自惭形秽,敢慕珍羞”

忍到最后,无须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