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我是秦小秦,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人曾被文帝称赞:“得卿如流水高山,恨晚逢,长嗟深!”
文帝将其引为知已,曾在日记上坦言,如果他早些出现,文帝也就不会遭受学习认字的痛苦。
奈何出现的太晚,文帝该学习的都已经学习,只能欲哭无泪。
顺带着还拉踩了一下王相,言:“王相之才远不如爱卿”忍不住朝着我们这次的主人公王仲大吐苦水。
天知道他堂堂皇帝还要学习认字?认字的苦恼谁懂?
当时的文帝紧握住王仲的手,那感情流露的叫一个真心实意。
“我就说我写的是字,王相居然说我的字狗屁不如?看看王爱卿都认得出我写的是什么”
文帝曾以为这辈子也就被吐槽过去了,没想到来了这么一位臣子,眼前这么一亮、脑袋这么一拍。
就决定了一件大事】
群臣都忍不住回想秦泽的大字,那狗爬似的样、不对,狗都比秦泽写的好,跟狗比较都有点侮辱了狗。
居然这样的字都有人认得出来写的是什么玩意?
王相忍不住吐槽:“现在我都成一个标杆了吗?谁来小皇帝这,我都要被拉踩一下?”
王相已经数不清到底自已被小皇帝拉踩过多少回了?但不重要,他只需要知道每次小皇帝来个好臣子,他就会被拉踩一下。
这说明什么?这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王信,是个全才。
王相这么一想,瞬间舒心了不少,果然这世间能做到他这般的全才少之又少。
【众所周知,大梁使用的标准字是小篆,而隶书则是民间简化的篆书变体。
小篆虽然简化了大篆,文字结构规范,更容易辨认。
但笔画婉转复杂,书写相当耗时,普及的难度相当大,民间和梁简更多使用的则是隶书。
所以当文帝在各地修建学堂,传授知识,所用的是隶书,其实隶书已经成为官方实用的手写体。
而为了使得知识、文字进一步的传播、汉字自然要更加的简便、更容易书写,这样才能够打破贵族对文字的垄断,降低百姓学习知识的门槛。
王仲,一个从文帝书写汉字中得到灵感的人,一个将文帝的字成功改变的传奇男子。
其实也不怪文帝经常说学习难,就光光是写字这一项就已经把文帝难倒了,隶书尚且还好点。
那小篆才是真的难,也难怪文帝不认字,就算是我们也不一定认得几个字,更不要提没有学习过的文帝了。
不仅仅难认就算了,最关键的是它还难写!
隶书虽然已经成为梁官方通用文字,但官方的文书、刻碑等重大场合使用的还是小篆。
皇帝要下旨吧,这就要使用到小篆,还得皇帝亲自来,可苦了文帝】
{小篆可难了,我现在处于练习横平竖直阶段,想要写好,还得好长时间}
{小篆我就大概认识几个,变化不太大的,比如:日,单之类的,其他的真的很难认,变化超大}
{还是我们现代的简化过的行楷好认识啊}
{我合理怀疑文帝是穿越者,不然他怎么可能写出行楷来?绝对是穿越的}
{???貌似有点不对,但说不出哪里不对}
{王相就曾说过文帝写字“缺胳膊断腿的,不能写完整吗?”}
{文帝很牛了,学习了四年从目不识丁到博览群书,要是文帝去参加科举说不定能考个“六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