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让文帝久违的想起刘太傅,对于刘太傅而言只有大皇子是他的亲亲弟子,其他的皇子不过是他的学生。
当年大皇子被贬边关,刘太傅也跟着去给大皇子持续的洗脑了半年,反正就是不向景帝低头,和景帝硬抗到底。
刘太傅满意的得到大皇子的答案之后,回到长安,毕竟要有人替着大皇子守长安,免得某个不长眼的得到了陛下的青睐。
“当年要不是刘太傅,这皇位怕是早就换了个人,这我可得好好的感谢刘太傅啊。
王相不是说父皇没来及写遗诏或是立下继承人的圣旨?看来父皇也不是那么的相信王相啊,还防着一手的”
文帝最是看不惯刘太傅这种儒生,不过当年大皇兄居然对父皇要赐死他一点没有异议吗?
包括现在大皇子的孩子都还活得好好的,安安全全的长大,毕竟大皇子虽说是景帝中意的继承人,但至始至终都缺少一个确定的名分。
不是太子!
所以他的孩子也是没有资格参与皇位继承中来的。
“倒是没想到父皇还留了一手”】
{???圣旨?啥意思?所以,大皇子才应该是景帝死后的继承人?}
{其实就算是没有圣旨也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那也是大皇子,不过就大皇子死的有点快}
{不是,前面不是说景帝没有留下遗诏吗?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梁史也没有啊?野史吧}
{梁史上确实没有记载,但好多出土的资料都写的有景帝确有立下大皇子为大梁下一任继承人的圣旨}
{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事情足以佐证这点,证实这件事是真的}
{要不是刘太傅回长安了,大皇子还真不一定死}
{想多了,刘太傅回长安是一定的,他又不是武将,不可能让他一个文臣在边关待那么多年的。
而且就算景帝同意,刘太傅自已也不能同意啊}
{只有我关注老刘居然这么厉害吗?王相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居然知道啊}
{王相和大皇子就法儒有相当大的矛盾,不然也不会搞死大皇子,扶持文帝上位了。
而刘太傅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完完全全站在大皇子这一边的}
王相一脸的不可置信,恍恍惚惚望着前面那道高大的身影。
这事陛下居然瞒着我?
再瞅瞅其他人也是吃惊的模样,本以为没有遗诏,结果冒出来个,这简直是要给大梁搅的天翻地乱。
景帝沉默,未来他还真的有可能干这事。
毕竟如今得他已经四十二岁了,年纪不小了。
为了以防万一,他遭遇不测,大皇子能够顺利登基。
谁曾想他还真的突然就死了?当然大皇子也没登基为帝。
至于为什么不先册立大皇子为太子怕不是因为大皇子一直和他对着干,两人的治国理念完全不同。
但大皇子又确实是所有皇子中最适合当皇帝的(天幕前)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能力。
再者直接册立太子可能会引发权力斗争、大梁好不容易刚稳定下来,上层人士可不能陷入权力斗争之中。
毕竟就他的这些个皇子而言,谁背后还没点势力了?
至于这事为何只有刘太傅知道,那当然是因为景帝一点都不怀疑刘太傅会藏匿圣旨,刘家与大皇子绑定的很深。
总之,出于种种原因这道圣旨被藏匿,没想到竟然成了个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