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33集:天灾再起,蝗灾致多地药材减产

第933集:天灾再起,蝗灾致多地药材减产(2 / 2)

李伯等人这才松了口气,作揖道谢后,又匆匆赶回各郡。素问看着他们的背影,转身进了医署的库房,看着架子上码得整整齐齐的陶缸——陶缸里装的是去年囤积的药材,如今缸口的封泥还完好,可她知道,这点存药,面对四郡的灾情,不过是杯水车薪。

咸阳宫的议事殿里,始皇听完秦斩的奏报,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殿内鸦雀无声。丞相李斯站在左侧,眉头微蹙:“陛下,蝗灾既起,当先顾粮田,药材虽重,可百姓若是没了粮食,才是真的要乱。”

“李丞相此言差矣。”秦斩上前一步,声音洪亮,“粮田要救,药材也要救。如今医署的诊疗网已覆盖全国,乡镇百姓看病全靠医馆,若是药材断供,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死病,到时候瘟疫再起,比蝗灾更可怕。臣以为,当双管齐下——一边派农官去各郡指导百姓驱蝗救粮,一边由医署统筹药材,动用大秦的药材贸易网,从巴蜀、江南调运药材,填补北方缺口。”

御史大夫冯劫接口道:“巴蜀、江南虽无蝗灾,可两地的药材多是黄连、茯苓这类湿热之地的品种,北方急需的麻黄、甘草却少,怕是远水难救近火。”

“臣已有对策。”秦斩从怀中掏出一卷地图,展开在御案上,“去年臣与草原部落结盟时,他们承诺优先给大秦供珍稀药材,如今草原虽也遭了些雪灾,可麻黄、黄芪的储备尚足,臣可派使者去草原,以粮食换药材;另外,江南的药材商去年与医署签了‘保供契’,约定灾年时以平价供药,臣可让人去催调,再让沿海郡府动用海船,走海路运药,比陆路快上半月。”

始皇看着地图上秦斩标注的贸易路线,又看了看案头的灾情公文,点了点头:“就依秦斩所言。传朕旨意,派农官十人,分赴四郡指导驱蝗;大秦医署统筹药材调度,秦斩主理草原及江南药材调运,所需粮食、船只,各郡府不得推诿;另外,凡囤积药材、哄抬药价者,一律交由廷尉严办。”

旨意一下,各部门立刻行动起来。秦斩当天就派了使者带着粮食去草原,又让人快马通知江南药材商;素问则在医署设了“灾情药材调度处”,派弟子分赴各郡,统计存药、登记需求,连夜里都在案头核对账目,烛火燃了一夜又一夜。

可蝗灾的蔓延速度,比想象中更快。第五日,荥阳传来消息,蝗群过了洛水,啃光了荥阳城外的药田,连医署设在荥阳的药材储备库,都因农户哄抢,被砸破了两扇门。素问接到消息时,正和弟子们打包要送往陇西的药材,她放下手里的布包,立刻让人去请秦斩——荥阳是中原药材集散地,若是那里出了乱子,整个中原的药材供应都要断。

秦斩刚从廷尉府回来,听闻荥阳的事,脸色一沉:“我亲自去荥阳一趟。你留在咸阳,继续调度药材,另外让人传讯给各郡医馆,若遇哄抢,先保人,再保药,切勿与百姓起冲突。”

素问点头,看着秦斩披甲上马,身后跟着一队精锐护卫,马蹄声踏过咸阳的青石板路,朝着东方疾驰而去。她转身回到医署,见小吏又抱来新的灾情公文——这次是会稽郡,说“蝗群虽未到,可农户担心受灾,已开始提前收割未成熟的药材,导致药材品质下降”。

她捏了捏眉心,走到窗前,看着咸阳城外的田野。往年此时,田野里该是农户忙着采收药材的景象,今年却只有零星的人影,在田埂上插着驱蝗的稻草人。她想起去年改良药材种子时,秦斩说“天灾难防,可咱们能提前做准备”,那时她还觉得,有医署的体系在,总能扛过去,如今才知,在天灾面前,人依旧渺小。

可她不能退。医署里,弟子们还在忙着打包药材;乡镇医点里,李伯他们还在守着病患;秦斩还在往荥阳赶。她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竹简,提笔写下“蝗灾药材应急方案”:一、优先保障战地、重症患者用药;二、发动医署弟子,教农户用石灰、草木灰驱蝗,减少药田损失;三、筛选改良药材种子,派专人送往各郡,待蝗灾过后补种;四、联系海外药材商(去年徐福船队带回的海外药材商联系方式),尝试进口急需药材。

竹简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素问的心也渐渐定了。她知道,这场蝗灾不是结束,只是大秦医道体系要面对的又一场考验——只要他们撑住,只要药材能及时运到百姓手里,这场天灾,总能过去。

夕阳西下时,医署的第一批应急药材装上了马车,马车上插着大秦医署的杏黄旗,在暮色里朝着陇西方向驶去。车辙压过路面的声音,和远处驿站传来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沉稳的曲子,在大秦的土地上,缓缓流淌。

而渭水畔,张老三看着自家药田里,医署弟子正带着农户撒石灰驱蝗,看着田埂上堆着的改良药材种子,浑浊的眼睛里,终于又燃起了一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