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她专注地记录着胡椒花的数量时,身后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只见秦斩穿着一身玄色劲装,正大步朝她走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素问,我刚收到消息,说你们的海外药材种活了?”秦斩走到田垄边,目光落在胡椒藤上,眼里满是好奇,“这就是胡椒?我之前在沿海商队那里见过干的,没想到新鲜的植株是这样。”
“是啊,不仅活了,还开了花。”素问递过手里的记录册,“你看,这是近一个月的生长数据,除了刚开始有些水土不服,后来调整了土壤和浇灌的方法,长势就越来越好了。肉豆蔻已经结了果实,药效和海外带来的干品一样好。”
秦斩接过记录册,仔细翻看着,时不时点头称赞:“你们做得好!当初徐福带回这些种子时,我还担心在关中种不活,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有了这些药材,将来边境再闹湿热瘴气,咱们的医队就能及时用药,不用再等海外的药材运过来了。”
“不止是边境,”素问指着药田,“这些药材不仅能治瘴气,还能调理脾胃、安神助眠,对百姓的日常养生也大有好处。我打算下一步在关中周边的郡县选几个试点,让农户们试着种植,咱们医署派弟子去指导,这样既能增加农户的收入,又能扩大药材的供应。”
秦斩眼睛一亮,立刻赞同道:“这个主意好!我这就让人去跟户部商量,划拨一些闲置的土地给愿意试种的农户,再免他们三年的赋税,这样大家肯定愿意种。另外,沿海的商队之前跟我提过,说有些海岛的土壤和气候跟咱们南方的郡县相似,或许也能种植这些药材,咱们可以派弟子去南方看看,要是能在南方推广,将来药材的供应就更稳定了。”
素问点点头,心里的计划越来越清晰:“我还想把这些药材的种植方法整理成册子,分发给各地的医馆和农户,让大家都能学会怎么种。另外,咱们可以在医署学堂里开一门‘海外药材种植’的课程,培养更多懂种植的弟子,将来派到各地去指导农户。”
“没问题,学堂的事我来安排。”秦斩看着药田里生机勃勃的药材,语气里满是感慨,“想当初咱们刚建医署的时候,连常用的药材都要从各地调运,如今不仅能自己种普通药材,还能种活海外的珍稀药材,这都是你和弟子们辛苦的结果。”
素问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弟子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朝廷支持的结果。将来咱们大秦的医道能越来越兴盛,能让更多百姓受益,才是最要紧的事。”
说话间,一阵微风吹过药田,带着药材的清香,拂过两人的衣角。阳光已经升高,驱散了最后的薄雾,照亮了整片药田。田垄里的药材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们的生机与活力。素问和秦斩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都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海外药材试种成功,只是大秦医道发展的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当天下午,医署就把海外药材试种成功的消息上报给了朝廷。秦始皇得知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素问和医署的弟子们,还特意派太子前往药田视察。太子到药田时,看到长势喜人的胡椒、肉豆蔻,又听素问详细讲解了这些药材的药用价值和推广计划,连连称赞道:“素问先生真是我大秦的栋梁!有了这些药材,我大秦的医道定能传遍天下,让万民受益。”
随后,太子还亲自提笔,为药田题写了“海外奇珍,大秦良药”八个大字,命人刻在木牌上,立在药田的入口处。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医馆和农户都纷纷派人来医署询问种植方法,甚至有南方郡县的官员直接上书朝廷,请求优先成为试点地区。
素问和弟子们也忙了起来,白天指导前来学习的农户,晚上整理种植手册,还要准备学堂的新课程。秦斩则忙着协调户部、工部,为推广种植调配资源,安排商队将种子运往南方郡县。整个咸阳城,乃至整个大秦,都因为这次海外药材试种成功,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
半个月后,第一批胡椒种子和种植手册被运往南方的长沙郡。当商队的马车驶离咸阳时,阿禾站在城门口,望着远去的马车,激动地对素问说:“先生,咱们的药材要传到南方去了!将来不管是关中还是南方,不管是大秦百姓还是边境的部族,都能用到这些药材了。”
素问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天际:“是啊,将来还会传到更远的地方。只要咱们坚持下去,大秦的医道一定会传遍天下,让所有百姓都能远离病痛,安康生活。”
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就像她们心中对未来的希望,炽热而坚定。海外引种的成功,不仅为大秦带来了新的药材,更开启了大秦医道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大门。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们,也有更多的成就等着她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