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国圣庙的晨钟刚过三响,素问便被窗外的动静惊醒。她推开窗,见数十名西域工匠正扛着松木往圣庙东侧走,昨日还空旷的场地已立起三根木柱,青灰色的瓦片在晨光里叠出整齐的纹路——那是大祭司特批的“大秦医馆”选址,也是中原医术在西域的第一座正式馆舍。
“素问先生,大祭司请您过去看看医馆的布局。”侍者的声音传来,手里还捧着一卷兽皮图纸。素问接过,见图纸上用墨线画着诊室、药房、学徒房,甚至还有一间专门用来种痘的隔离室,角落处还标注着西域文字:“按中原医馆样式,留通风窗三扇”。
她跟着侍者往圣庙走,沿途遇见不少于阗百姓。昨日被她救回的石疽老妇人正坐在墙根,见了她便颤巍巍起身,手里攥着一束晒干的骆驼刺花:“先生,这花能止血,我采来给医馆用。”不远处,几个孩童围着一辆装满草药的牛车,车旁的汉子笑着喊道:“先生,这是昆仑山的甘草和雪莲,大祭司说医馆要用,我们连夜采来的!”
素问笑着点头,眼眶却有些发热。半月前她初到于阗时,百姓看她的眼神满是警惕,如今却主动送来药材——这转变,是那日在圣庙前救下老妇人后,一点点攒下的信任。
走到圣庙正殿,大祭司正对着一张地图沉思。见素问进来,他将地图推过去:“你看,于阗周边的莎车、疏勒、楼兰等国,近来都派人来问‘种痘术’的事。你的医馆建成后,能不能派学徒去这些国家?”
素问俯身看向地图,指尖划过西域诸国的疆域:“医馆刚建成,学徒还需培训。不过我可以先带着《万国医方集》去这些国家巡诊,一方面教他们种痘,另一方面也收集当地的草药和病症,补充医书。”
大祭司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印鉴,印面上刻着于阗国的宗教图腾:“这是圣庙的‘护医印’,你带着它去各国,他们便知你是圣庙认可的医者,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阻拦。”
三日后,大秦医馆的匾额正式挂上房梁。匾额是于阗工匠用整块胡杨木雕刻的,“大秦医馆”四个中原字苍劲有力,两侧还刻着西域的缠枝纹。开馆当日,于阗国王亲自前来,手里捧着一尊银制的药罐:“这是于阗的‘圣罐’,用来煎药最是稳妥,赠予医馆,愿大秦医道能救更多百姓。”
开馆仪式刚结束,就有百姓抱着孩子来求诊。一个莎车国的妇人跪在医馆前,怀里的孩童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素问上前搭脉,发现孩童脉象浮数,喉咙里还发出“呼噜”声——是西域常见的“风咳症”,若不及时医治,极易引发肺痈。
她让学徒取来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材,用国王赠予的银罐煎药。药香很快弥漫开来,妇人看着素问将药汁喂给孩子,眼里满是忐忑。半个时辰后,孩童的咳嗽渐渐平息,竟从怀里掏出一颗晒干的葡萄递过来:“姐姐,这个甜,给你吃。”
妇人见状,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先生,我们莎车国这月已经有十几个孩子得了这病,求您去救救他们吧!”
素问点头,当即决定第二日便前往莎车国。当晚,她在医馆整理行囊,秦斩忽然从门外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大漠的风沙:“我听说你要去莎车,特意来护你同行。”他将一个牛皮袋放在桌上,里面装着干粮和水囊,“莎车国多戈壁,夜里温差大,这些你用得上。”
素问看着他,想起半月前在圣庙外,他虽按约定在城外等候,却每日派人送来新鲜的水和食物。她从医箱里取出一瓶药膏递过去:“这是治冻伤的药膏,你常年在大漠奔波,记得抹在手上。”
第二日清晨,素问和秦斩带着两名学徒,骑着骆驼往莎车国去。沿途的戈壁滩上,不时能看见赶路的商队。一个粟特商队的首领认出了素问腕间的墨玉,笑着迎上来:“先生可是在龟兹国救了三百孩童的中原医者?我们商队的人都听说了您的事迹,若您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行至莎车国边境时,恰逢当地爆发风咳症。莎车国王亲自在城门口迎接,手里捧着一卷羊皮卷:“这是我国所有医者的名单,先生若需要人手,他们随叫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