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丫背着竹篓,脚步轻快地往山上走去,这会儿日头正毒,晌午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人头皮直发烫。她一边擦着额头上不断冒出的汗珠,一边往林子深处走。
走到林子深处,她瞧见有个穿着绸缎衣裳的老汉,正蹲在地上,双手在草窠子里不停地扒拉,手里还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黄纸,嘴里念念叨叨的,也不知道在念叨些啥。小丫这人打小就心善,看着老汉这样,心里有点担心,就凑过去问道:“老爷子,您这是在这草窠子里寻啥宝贝呢?这里面可净是小虫子,当心咬着您呀。”说着,她还伸手想帮着老汉一起扒拉。
老汉见状,急忙摆手,慌慌张张地说:“使不得,使不得啊!我找的是一只金被铲蜍,我小闺女得了怪病,那郎中说了,非得用这东西当药引才行。”
这老汉口中的恩人,正是小丫的爹李老师。李老师在村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厚道人,都三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条,就靠着种地过日子。十年前,他在河边救了一个昏迷的姑娘,就是王秀莲。那时候秀莲怀着身孕,因为和穷书生私定了终身,被家里给赶了出来。秀莲见李老师心地善良,就主动提出要和他成亲。两人就简单地吃了两张玉米饼,就算成了家。可后来,秀莲还是被娘家强行接走了,只留下小丫和李老师相依为命。
小丫如今都十六岁了,出落得和秀莲一模一样,不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帮着爹洗衣做饭,还经常上山采药补贴家用。遇到乞丐,她总是忍不住要给人家口吃食。当下听老汉说在找蟾蜍,小丫立刻就应下了,说:“我爹对这山可熟了,我叫他来帮您。”说完,她就飞跑回家,把李老师叫了过来。
于是,三人一连找了五天,最后还是小丫在山涧的石缝里发现了那只金被铲蜍。老汉激动得直作揖,从包袱里摸出一个莹润的玉镯,递给小丫说:“姑娘,这镯子是我在道观求的一对儿,给我闺女一个,这只就送给您,保您平安。”小丫推脱不过,只好戴在了手腕上。
可自从戴上这玉镯,小丫就总觉得头晕乏力。一开始,她以为是采药累着了,又怕爹担心,就没跟他说。直到有一天,她在山上突然栽倒在地。李老师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昏迷不醒了。
村里的郎中看了,眉头皱得紧紧的,能夹死蚊子似的,说:“脉象虚浮得奇怪,不像是劳累或者血虚,我实在看不出是啥病因。”
李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是炖鸡汤,又是煮鸡蛋,可小丫却一口也咽不下去,喝啥吐啥,眼看着就不行了。
这天傍晚,李老师蹲在院子里,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一个云游的老道长路过,听见哭声就进了院子。这道长前阵子饿晕在山脚,还是小丫给了他半块干粮,才救了他一命。
老道长进屋后,一眼就盯住了小丫手腕上的玉镯,伸手摘下来闻了闻,脸色瞬间就变了,说:“这镯子被下了失魂咒。”
李老师慌慌张张地把老汉赠镯的事情说了。老道长闭眼掐指算了片刻,沉声道:“那老汉根本不是找蟾蜍,他是你闺女的亲生爹,名叫徐文举。当年他被秀莲的爹送进县衙,幸亏一个老秀才看出他有才,救他出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后来他考中进士,日子过好了,可小闺女徐婷婷一年前病死了。他找了个叫黑风道人的邪祟,那道人说要救婷婷,得用至亲的魂魄去换,还给了他这只被下了咒的镯子。”
李老师一听,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哭着说:“那道长,我闺女还有救吗?”
老道长赶紧把他扶起来,说:“我这就设坛焚香,上达天听,求玉皇大帝做主。”说完,他摆开桃木剑,拿着黄符,念起咒语来。不多时,他双目圆睁,说:“玉皇大帝已查清事情,把徐文举和徐婷婷的魂魄召上天庭问话了。”
在天庭之上,徐文举见了玉皇大帝,还一个劲儿地喊着要救女儿。可徐婷婷的魂魄却冷冷地避开她爹,说:“我阳寿本就尽了,你怎能为了我害姐姐,我宁可转世,也不要用她的命换活路。”
徐文举这才知道自己被黑风道人骗了,想起小丫是自己从未尽过责的亲闺女,当场痛哭忏悔。玉皇大帝怒喝道:“速去毁了黑风道人的阵法,把你闺女的魂魄送回去。”
徐文举魂归肉身,疯了似的找到黑风道人,砸了他的法坛,又赶回李老师家,对着昏迷的小丫不停地磕头。老道长趁机烧了镯子,洒下符水,小丫的眼皮终于动了动。
没过多久,小丫醒了过来,身体也渐渐好了。而徐文举回去后就一病不起,终日活在悔恨里,半年后便咽了气。
村里人都说,李老师积德行善,小丫心善有好报,徐文举贪念作祟害妻女,落得这下场,也是罪有应得。后来,小丫越发孝顺,父女俩的日子虽不富裕,却过得踏实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