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修建学校(1 / 2)

接下来的两天,天工折叠家具厂和天工创意竹编厂的厂区里格外忙碌——一批发往外地的大订单要赶工发货,赵国强一早便守在厂里,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进出的货车。

这批货大多来自合作的代加工厂,即便早已派检验员驻厂核查,拉回自家厂区后,他仍坚持要逐批抽查:“质量是咱们的根,半点不能松。”

见车间人手紧张,他干脆撸起袖子,跟着工人一起开箱、查验、登记,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也只随手用毛巾擦了擦。

一旁的秘书李学文看在眼里,笑着递过葫芦水壶:“厂长,您歇会儿,这边有我们盯着呢。”赵国强接过水喝了两口,摆了摆手:“这批货客户等着用,咱们得赶在天黑前发完。”

直到夕阳西下,最后一辆货车驶离厂区,李学文才带着满身疲惫返回厂里,而赵国强早已在办公室里,对着账本核对起了本月的营收。

谁都知道,天工的两个厂子自开厂起就没冷过——折叠家具轻便耐用,创意竹编精巧别致,每月还雷打不动推出两款新产品,不光国内客商抢着下单,连外商都一批批专程找上门来。

更让人佩服的是,赵国强还干起了外包渠道,把大部分订单分给周边城镇的代加工厂,这些厂子不仅帮着分担了产能,创造的利润更是比厂里工人直接生产翻了好几倍。

如今,两个厂的账上躺着厚厚的现金流,赵国强心里却有了新盘算——他要召集厂里的领导层开个会。

崭新的办公楼里,会议室的木门被轻轻推开,赵国强端坐在主位上,等所有人到齐后,才缓缓开口:“各位,咱们两个厂能有今天的光景,全靠大家齐心协力。

现在销量节节高,利润也不少,特别是外包模式铺开后,代加工厂帮咱们赚了不少钱。”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咱们得琢磨琢磨,这些钱该怎么用才更有意义。”

“工人工资是按国家级数发的,动不得;福利待遇和奖金本就比其他厂好一大截,再涨的话,别说青山公社,连县城里的厂子都要有意见了。”

赵国强这话一出,底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谁不知道天工的工人是全公社的“香饽饽”?每月工资按时发,晚上还有免费的饱饭吃,肉和粮食从来没断过,这都是赵国强凭着人脉和本事拉来的资源,换作其他厂的厂长,根本做不到。

笑声渐歇,竹编厂副厂长刘春莲最先坐直身子:“厂长,您有想法就直说,我们肯定支持!”这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从增加葫芦竹雕、十二生肖竹根雕,组建根雕组;从去京城拉来外商订单,到参加广交会斩获大合同,甚至当初日本客商设下的“订单陷阱”,都是赵国强凭着智慧化解,还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基础。

这两年,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没错过,厂里上上下下,没人不服他。

见大家都没意见,赵国强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现在厂里有不少现金,我想在离咱们厂不远的那片荒地上,修一座子弟学校。”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不光咱们厂的职工子弟能读,全青山公社各个生产队、街道的孩子,都能来!咱们修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不能局限于‘天工家属’。

我还想把规模搞大些,小学和中学合在一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

“同意!”刘春莲第一个举手表决,其他人也纷纷响应。

赵国强笑着点头:“那就这么定了!老张的建筑队给咱们修的新厂房正好快完工,等厂房完工,让他们直接把机器工具挪到学校工地,能省不少运输时间。

学校就建在厂旁边的荒坡上,离这儿也就百米远,将来孩子们上学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