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460章 招精通野味的厨师

第460章 招精通野味的厨师(2 / 2)

客厅里,两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正应答赵国强的提问。

黄先生手指在空中比画着,像是在拨弄一本无形的账册:“三十四间铺子,送货得按距离分两趟——油麻地、旺角离仓库近,早市前送到,保证新鲜;

北角、筲箕湾远些,得头天晚上备好货,凌晨就出车。

账目上要分‘肉’‘粮’‘野味’三栏,每天记清销量和库存,月底汇总时才好算盈利,也能及时调整进货量。”

另一个姓林的先生则更关注饭店:“野味饭店得定分级菜单——给洋人吃的,要做得精致,摆盘讲究;给街坊吃的,要实在,分量足、价格亲民。

后院得设专门的活物笼,让客人亲眼挑,既显新鲜,也能让客人放心。另外,伙计得培训话术,客人问起野味来源,就说‘在猎人手里收购的’,别多嘴。”

日头爬到正顶时,赵国强在名单上圈了三个名字:厨师老陈,炖菜最香;学徒阿明,手脚麻利、肯学;黄先生管肉铺粮行,林先生管野味饭店。

刚圈完,李卫东就捧着新的商铺图纸跑了进来,额角还沾着汗:“赵先生!尖沙咀那间带后院的老铺找到了!以前是做烧腊的,灶台、排气扇都现成,您看!”

赵国强接过图纸,指尖在“后院”两个字上重重一点,起身道:“带我去现场看看。”

李卫东立刻把图纸卷成筒揣进怀里,引着赵国强往尖沙咀走。

两人拐进弥敦道旁的小巷,巷尾立着一间青砖老铺,木门上方挂着块褪色的“陈记烧腊”木牌,风一吹,木牌轻轻晃着,带着些旧时光的味道。

推开虚掩的侧门,一方约莫十平米的后院赫然在目——墙角堆着旧煤炉和铁架,地面铺着防滑青石板,角落里还留着早年的排水暗沟,刚好能排处理野味的血水。

“赵先生您看,这后院三面靠墙,就一扇小窗对着巷子,处理活物时又隐蔽又通风。”

李卫东蹲下身,指着暗沟口,“以前做烧腊就靠它排水,咱们稍微清理下就能用,省得再挖新沟。”又领着赵国强进了铺子,一楼层高足有三米,梁上还留着挂烧腊的铁钩,稍作改动就能挂野味;

二楼隔出两个小间,一间当仓库,一间当员工休息室,“前老板急着移民,连墙上的排气扇都没拆,咱们开野味饭店,刚好能用上。”

赵国强绕着铺子走了一圈,指尖敲了敲一楼的水泥台面,声音透着满意:“这台面够厚,剁骨头也不怕裂,就它了。”

两人紧接着去了铜锣湾的铺位,在轩尼诗道附近的老街区里。

这间铺子的后院更别致——半架三角梅爬满院墙,开得正艳,青砖地上摆着几张旧木桌,早年该是做露天茶座用的。

“赵先生,这后院比尖沙咀的大,能隔出‘活物区’和‘处理区’,用木板一挡,客人坐在前院喝茶,半点不耽误。”

李卫东指着铺子正门,“临街的橱窗大,能摆上卤好的野猪肉、熏野鸡,油亮亮的,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看见,保准吸引客。”

赵国强走到花架下,抬头看了眼头顶的遮阳棚,棚子木料结实,连缝隙都透着老匠人的手艺:“这棚子下雨天也能遮雨,处理食材方便,定了。”

最后一站是九龙塘的铺位,藏在居民区旁的小街上,一推后院门,就瞧见一口青石板围起来的老井。

“以前是做豆腐坊的,这口井的水质甜,用来炖野鸡汤、煮菌菇,味道准更鲜。”

李卫东掬起一捧井水,凉丝丝的,“后院还带个小储藏室,能锁,放晒干的野蘑菇、熏鹿肉正合适,不怕受潮。”

铺子内部方方正正,一楼能摆八张桌子,二楼还能隔出两个包间,刚好满足家庭聚餐或洋人宴请的需求。

赵国强盯着老井看了片刻,指尖拂过井沿的青苔,点头道:“三间铺都要了,手续尽快办。

另外让人把后院的排水、电路检修一遍,下周就动工收拾,争取早日开业。”

李卫东连忙掏出本子记好,又想起件事,笑着补充:“赵先生,铜锣湾那间铺隔壁是家老酒行,咱们开野味饭店,客人要酒,直接让他们送过来就行,省得咱们再备酒窖,还能省笔成本。”

赵国强脚步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倒是个省心的事,后续让林经理跟酒行谈个长期合作,定个优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