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才当了几天魏王,就来老子面前摆谱?”
曹彰本就不喜曹丕为人,认为他城府过深,做事不如曹植磊落爽快,此时见曹丕直接向他下令,愈发不满,不愿接待,命人直接打发走。
张既劝道:“世子新继王位,又封丞相,理当抚慰各州郡。贾大夫今为天使,奉诏而来,将军若是怠慢,天下必以为魏国兄弟不和。今先王病逝,本就人心不稳,又有蜀军压境,内忧外患,恐会自相生乱,望将军以大局为重。”
“倒也有理!”曹彰深吸一口气,命人带贾逵来见。
三弟自建尚能顾全大局放弃王位,我曹彰何尝不能?
不多时贾逵进城,来至长安未央宫,曹彰站于台阶之上,按剑喝道:“汝等可是来送某先王玉玺印绶?”
贾逵脚下微微一顿,正色道:“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
曹彰默然,迈步走下台阶,抱拳道:“未知大夫来长安,有何指教?”
贾逵问道:“君侯陈兵潼关,不往奔丧,莫非有二心焉?”
曹彰道:“父王召吾进京,未见而薨,未得王命,不敢贸然前往。今蜀军犯境,不敢擅离,别无异心。”
贾逵缓缓点头:“既无异心,就请君侯接旨吧!”
曹彰目视左右,示意左右将士不得放肆,随他跪于贾逵面前接旨。
贾逵展开王旨,朗声念道:
“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
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孤知弟武艺壮猛,渊谋神勇,有将领之气,常以卫霍自比。今封骠骑将军,安定关中,平乱伐蜀。戒骄戒躁,勿负先王之望。”
贾逵读完诏书,全场静默,非但曹彰和将士们意外,连张既都半天没反应过来。
按照曹丕的性情,难道不应该召曹彰回去守陵或者就国,顺势夺了他的兵权吗?
怎么反倒委以重任,将整个关中托付于他?
“知我者,莫非王兄也?”
曹彰听罢圣旨,却是心生触动,尤其最后几句话,让他心生惭愧,大声道:“曹彰遵旨,愿为王兄排忧解难,万死不辞!”
“将军快快请起!”贾逵见曹彰果然是赤忱至性之人,终于松了口气,将他扶起。
众人将贾逵迎进宫中,询问洛阳和邺城之事,闻知一切如常,心中稍安,但面对咄咄逼人的蜀军,又忧心不已。
曹彰大笑道:“诸位勿忧,关中有我曹彰在,纵然他刘备亲至,亦叫他有来无回。待某诛杀刘备,攻入蜀中,则南阳之危自解。”
众人盛赞曹彰之勇,又新封骠骑将军,遂传令设宴庆贺,也为贾逵接风。
席散之后,曹彰将贾逵单独请至书房,坦言道:“向者先王急召我入京,我以为欲立三弟临淄侯,故而迟疑未动。”
贾逵没想到曹彰竟然如此诚挚,点头道:“君侯不必多言,此事吾自会保密。”
“大丈夫光明磊落,何必遮掩?”
曹彰却摆摆手,拿出一封书信:“此乃临淄侯亲笔书信,他亦为顾全大局放弃争权。三弟说到底只是个书生而已,还请王兄不要为难于他。”
贾逵看罢,慨然道:“魏王子嗣,果真个个人中龙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