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太太见状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接过书信拆开浏览了起来。
一旁的王夫人笑着询问道。
“母亲,贾敏妹妹信中说了什么啊,她一切都好吧。”
贾老太太微微点头。
“她过得挺好的,和如海夫妻和睦,儿女也乖巧,就是如海公务繁忙,她得料理府中事务,所以无暇来京师省亲。”
“这一次如海的子侄苏慕白前来京师准备赶考,敏儿就让他将林家给府里准备的礼物一并带来了。”
“看信上的日子,苏慕白是十月十八动的身,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初三了。”
“估计他也快到了,老二家的,这几日你吩咐一下门房,若是苏慕白来了,记得通禀我一下。”
王夫人听后答应了一声。
“母亲放心,我肯定会安排好的。”
“不过母亲,林如海这些年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当年若非父亲提携扶持,焉能有他今日身穿朱紫。”
“他可倒好,对于咱们府上爱答不理的,府上让他帮些忙他也是再三推诿。”
“您说说,有他、”
没等王夫人说完,贾老太太便目光凌厉看了她一眼。
“你也是四五十的人了,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还要我教你嘛。”
王夫人登时低下了头。
“是儿媳失言,母亲息怒。”
贾老太太云淡风轻说道。
“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儿,嘴上怎么说,是另一回事儿。”
“你啊,还是不够沉稳。”
“行了,事情我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儿媳告退。”
王夫人行了一礼后离开了堂中,留下贾老太太靠在椅子上,心中无比的唏嘘。
这一大家人,没有一个让自己省心的,这叫什么事儿啊。
王夫人心里对林如海不满,贾老太太又何尝满意了。
但是之前因为夺嫡站队的问题,荣国府押错了宝,如今正是谨小慎微的时候。
反观林如海,此前他虽然是荣国府的女婿,但并未参与到夺嫡之中,而是一心为公当差。
所以在隆化帝登基后,林如海也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而且早在太上皇临朝时期,林如海便清名远播,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在士林名声极好。
隆化帝对于林如海的才能也很赏识,在上位之后,便命林如海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查察江南盐务。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是盐务这种肥得流油的部门。
如此关系到朝廷税赋的重大事务,若非简在帝心,深得信任,是根本无缘染指的。
所以现在贾老太太的心里就很别扭。
一方面,贾老太太很讨厌林如海对荣国府这种爱答不理的态度。
可另一方面,贾老太太还指望着林如海做荣国府的依靠,避免荣国府受到以前站队失误的清算。
这便是贾老太太方才呵斥王夫人的根本原因了。
目前这个阶段,和林如海闹僵了,对荣国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反,林如海恐怕巴不得马上和荣国府闹翻撇清关系。
毕竟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荣国府注定是个是非场,日后少不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