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这些方子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完全是建立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之上。”另一位专家补充道,“林深医生当年提出的‘精准化、个性化、普惠化’理念,在这些方子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快成立专项研究小组。”主持人拍板,“这件事,必须慎重对待。”
就在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份研究报告。
“各位前辈,我们在分析那份早期实验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他打开电脑,投影屏幕上出现一组数据,“这位患者家属提供的后续追踪报告显示,林深当年开的药方,至今仍在持续发挥作用,效果稳定且副作用极低。”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叹。
“这简直就像是……中医版的AI算法!”有人脱口而出。
“不。”主持人缓缓摇头,“这更像是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完美融合。”
与此同时,在云南一处偏远山区,一支由青年医生组成的医疗队正在采集一种极为罕见的植物样本。这种植物曾在林深笔记中被提及,据说是某味古方的关键成分。
“快看,这片叶子的脉络和资料上描述的一模一样!”一名队员兴奋地喊道。
“看来林老师当年没记错。”队长一边拍照记录,一边感慨,“他那时候就说,有些东西,不是靠仪器检测出来的,而是靠经验、直觉,还有对自然的理解。”
山风拂过,吹起他们的白大褂衣角,也吹散了林深故事中最后一丝尘埃。
而在遥远的城市中心,一位刚入学的大二临床医学学生,坐在宿舍里刷着短视频,看到林深讲座的片段后,她果断提交了转专业的申请。
“我要学中西医结合。”她在朋友圈写道,“因为我想成为像林深那样的医生。”
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弹出一条私信:
“同学你好,你已被列入‘林深奖学金’候选名单,请准备参加下周的面试。”
她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扬起一抹笑。
而此刻,一封新邮件静静躺在某个收件箱里。
发件人:dr. x
内容依旧只有一句话:“下次见面,希望你能带来更精彩的东西。”
只是这一次,回复的人不再是林深,而是一个年轻的研究员。
他敲击键盘,输入一行字:
“林老师的路,我们接着走。”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那本摊开的书,首页上印着四个大字:
“天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