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清溪连忙点头,跑去洗锅盖了。
石柏川看着谭清竹,有些担忧地问:“还能补救吗?”
谭清竹仔细看了看锅里的米浆,已经蒸得半熟,只是表面塌陷,边缘有点硬。她想了想,说:“补救怕是难了,口感肯定不好。好在只倒了一部分米浆,剩下的米浆还在。今天时间还早,我们重新磨米,重新做!”
“好!”石柏川立刻响应,“我去再磨米!”
于是,一场因好奇心引发的小事故,让制作桂花糕的工程又向后推迟了半天。
石柏川重新推起石磨,这次他更卖力了。清溪则像个做错事的小尾巴,亦步亦趋地跟在谭清竹身后,帮着递东西、打杂,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只是时不时用充满歉意和期待的眼神看看谭清竹。
谭清竹心里早已没了火气,看着两个男人一个卖力干活、一个小心翼翼赔罪的样子,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大概就是生活吧,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和插曲,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互相体谅,互相帮忙,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第二批桂花糕终于蒸好了。这一次,谭清竹亲自守在灶台边,寸步不离,谭清溪和石柏川也远远地看着,谁也不敢再靠近蒸锅一步。
当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谭清竹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时,一股比之前更加浓郁的甜糯香气扑面而来。蒸屉里,雪白细腻的桂花糕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光滑平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用筷子轻轻一戳,软乎乎、弹嫩嫩的。
“成了!”谭清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清溪欢呼一声,又赶紧捂住嘴,生怕自己太激动又做错什么。
石柏川也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谭清竹将蒸好的桂花糕取出来,放在案板上晾凉。等稍微凉了一些,她用刀将其切成整齐的小方块,然后在表面撒上一层之前做好的、细细的干桂花糖霜(就是桂花糖里比较干硬的部分碾碎而成)。
雪白的糕点,金黄的糖霜,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和米糕香,看起来就令人食指大动。
谭清竹拿起一块,先递给了石柏川:“尝尝。”然后又拿起一块,递给了眼巴巴看着的清溪:“喏,给你,这次可不许再偷吃了,等彻底凉透了再吃。”
清溪接过桂花糕,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桂花的香气在嘴里弥漫开来,好吃得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含糊不清地说:“姐……太好吃了!比蜜还甜!”
石柏川也吃得津津有味,虽然他不善言辞,但脸上满足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看着谭清竹,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爱意。
经历了一番波折,这桂花糕的滋味似乎也变得更加特别。谭清竹看着眼前这两个吃得香甜的“大小孩”,心里充满了温馨和满足。虽然过程有些曲折,还闹了不少笑话,但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这大概就是家的味道吧,有甜,有笑,也有小小的意外和插曲,但最终汇聚在一起的,总是满满的幸福和温暖。而那不小心做失败的半块桂花糕,也没浪费,被谭清溪偷偷央求着,当成了“惩罚”,开心地吃掉了——虽然口感确实不怎么样,但毕竟是自己“闯祸”的证据,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正当一家人沉浸在桂花糕的甜蜜中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这阵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也让谭清竹有些诧异,她赶忙放下手中的桂花糕,快步走到门前,打开了门。
门开后,谭清竹看到门口站着的是村里的王婶。只见王婶神色焦急,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汗珠,似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还没等谭清竹开口询问,王婶便急忙说道:“清竹啊,我家那小孙子突然生病了,我听人说你做的桂花糕有滋补的功效,能不能给我讨一块回去给孩子试试啊?”
谭清竹一听,二话不说,转身回到屋里,从桌上拿起几块桂花糕,用干净的布包好,然后递给了王婶,说道:“王婶,您别着急,快拿回去给孩子吃吧。”王婶接过桂花糕,如获至宝,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然后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开了。
看着王婶远去的背影,清溪有些心疼地对谭清竹说:“姐,这可是你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桂花糕啊,都给她了,我们自己都没吃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