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没有回京西宅院,而是直接去了聚香居。
此时的聚香居,早已是京城里最炙手可热的商号,门口排队的人群络绎不绝,王师傅和林六娘忙得脚不沾地,却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
何青云没有声张,她让李重阳去与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商议和约细则,自己则拉着凌煕和何远星,一头扎进了后厨。
她知道,和谈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胜利的果实,真真正正地变为“汉寿良品”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凌姐姐,远星,”何青云一边洗着手,一边吩咐道,“你们今日随我,将汉寿县运来的土豆和红薯,分出三六九等。”
“最好的,用来制作‘龙须粉’和‘汉寿王’;次一等的,用来制作烤薯片和薯干;至于品相最次的,也不可浪费,用来制作淀粉和酿造‘汉寿烧’的基酒。”
凌煕和何远星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照办。
何青云则从超市空间里,取出了几本关于古代贸易和边境通商的书籍,她连夜翻阅,结合大金的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贸易蓝图。
三日后,和约签订。
皇帝在金銮殿上,当众宣布了与大金的和约条款:大金割让丰草谷,赔款银钱五十万两,战马五千匹,牛羊两万头。
同时,开放与大周接壤之三处边境口岸,准许大周商队自由通商,且不得设卡刁难,不得无故增税。
而作为回报,大周将每年向大金提供一万坛“汉寿烧”,和两万石土豆、红薯。
这份和约,震惊了整个朝野。
所有人都没想到,原本岌岌可危的大周,竟能在这场和谈中,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而“汉寿良品”的名字,也因此彻底名扬天下,成了大周与大金之间贸易的唯一纽带!
当何青云从金銮殿出来时,太子赵弘亲自上前,对着她深深一揖:“何县主,此番和谈之功,你当居首位。弘代天下百姓,谢过县主。”
何青云连忙扶起他,谦逊道:“太子殿下言重了,此乃民女分内之事。”
她知道,太子这番作态,是想拉拢她,也是想借此机会,向朝臣们展示他的亲民与大度。
但她不在乎。
她要的,是“汉寿良品”的未来,而不是朝堂上的权力之争。
和约签订的当晚,何青云便将李重阳、凌煕和王师傅都叫到了京西宅院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