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平安身穿从三品户部侍郎的绯色官服,手持钦差节杖,带着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差,浩浩荡荡地奔赴江南时,京西的温泉庄,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丰收。
连绵的秋雨过后,天气一日比一日清朗,庄子后山那片曾被何青云开垦出来的坡地,此刻早已换了新颜。
金黄色的玉米棒子沉甸甸地垂着头,像一排排威武的士兵,在秋风里飒飒作响。
火红的高粱涨红了脸,在阳光下泛着喜庆的光泽,一阵风吹过,便掀起一层层红色的波浪。
最喜人的,还是地底下。
佃户们扛着锄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小心翼翼地刨开松软的泥土,一窝窝圆滚滚的土豆和红薯便被翻了出来,大的如人头,小的似鹅卵,堆在田埂上,像一座座金银小山。
“夫人!您快看!今年这土豆,比去年个头还大!”周老汉抱着个足有七八斤重的大土豆,跑到何青云面前,那张布满褶子的老脸上,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何青云接过那沉甸甸的果实,心中也是一片温热。
她看着眼前这片因她而变得丰饶的土地,看着佃户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将她牢牢包裹。
这,就是她想要的。
不是京城的泼天富贵,不是朝堂的权势滔天,而是这最质朴的,人间烟火。
为了庆祝这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温泉庄的佃户们,自发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要合资,凑钱,用庄子里最新鲜的食材,为他们的东家,这位给他们带来了新生与希望的“神仙夫人”,办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消息传到何青云耳中时,她本想拒绝,可看着佃户们那一张张充满期盼的、真诚的脸,她最终还是笑着应了下来。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宴席,更是这些质朴的庄稼人,能想到的,最隆重、也最真诚的感恩方式。
宴席就摆在庄子中央那片最大的晒谷场上。
几十张用新木板搭成的长条桌一字排开,桌上铺着的是春桃和林六娘带着庄子里的妇人,用新收的棉花纺出的粗布,布虽然不名贵,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带着阳光的味道。
没有山珍海味,所有的食材,都取自这片刚刚丰收的土地。
后厨里,周老汉的婆娘成了总指挥,她带着十几位最会做饭的妇人,将这丰收的喜悦,全都融进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里。
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炖着的是从北境换来的、最肥美的整只羔羊,只放了些从后山采的野葱和姜片去腥,那股子纯粹的肉香,能飘出二里地去。
另一口锅里,则用新收的玉米和排骨熬着汤,玉米的清甜完美地中和了排骨的油腻,汤色奶白,上面飘着几粒殷红的枸杞,看着就暖心又暖胃。
最受欢迎的,自然还是那几道用土豆和红薯做出的“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