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被轻轻推开,叶昭穿着警服走进来。他先是扫视了一圈店内环境,看到妻子安然坐在那里记账,眉头才稍稍放松。
“检查的事我听说了。”叶昭走到收银台前,手指轻轻敲了敲台面,“没为难你吧?”
沈秀兰抬头,递过检查记录表:“都按程序走的,卫生局同志很规范。”
叶昭接过表格仔细查看,目光在“举报内容”一栏停留片刻。
他的嘴角抿成一条直线,手指在“地沟油”、“死虾”等字眼上点了点。
“这事得查清楚。”叶昭的声音很平稳,但眼神锐利,“正当竞争可以,诬告陷害不行。”
沈秀兰轻轻点头,继续拨弄算盘珠子:“你按规矩办就好。”
叶昭从公文包里取出笔录本,先向王春梅和李爱华了解了检查时的详细情况。
他问得很仔细,连检查员碰过哪些地方、说过什么话都一一记录。
两位军属大姐有些紧张,但叶昭态度专业,让她们渐渐放松下来。
“那位年轻的检查员还夸咱们店呢,”李爱华补充道,“说要比大饭店还干净。”
叶昭记录完毕,又走到店外。他先是观察了周边的环境,然后在对面老张饭馆门口停留片刻。
张富贵正在里面擦桌子,看到叶昭后立即背过身去。
接下来的两天,叶昭利用下班时间走访了区卫生局和周边商户。
十月五日上午,他带着收集到的证据来到邮电所,查到了举报信的投递时间。
“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叶昭对邮电所值班员说,“能让我看看当时的值班记录吗?”
值班员认识叶昭,配合地取出登记簿。叶昭仔细比对笔迹,发现举报信的字迹与登记簿上某个签名很相似。
他不动声色地抄录下相关信息。
六日中午,叶昭来到区公安局档案室。他调取了近期治安巡查记录,发现国庆节这天下午三点左右,有民警在秀兰麻辣龙虾馆附近巡逻时,看到张富贵在邮筒附近徘徊。
“老张当时神色有些慌张,”年轻的民警回忆道,“我还和他打了招呼,问他是不是要寄信。”
叶昭谢过同事,又去查看了当天街面的执勤记录。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人。
七日下午,叶昭带着收集完整的证据链,敲响了老张饭馆的门。
张富贵正在准备晚上的食材,看到叶昭穿着警服站在门口,手里的菜刀差点掉在地上。
“张老板,有点事想找你了解一下。”叶昭出示了证件,语气平和但透着威严。
张富贵擦擦手,强装镇定:“叶警官有事?”
叶昭没有进屋,就站在门口问道:“十月一日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你是不是在邮筒那边投了一封信?”
张富贵的脸色顿时变了,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围裙边角:“那么久的事,谁还记得清……”
“邮电所有投递记录,当天值班员也记得你的样子。”
叶昭从公文包里取出几张纸,“最重要的是,我们比对过笔迹,举报信上的字迹和你在邮电所登记的字迹完全一致。”
张富贵的额头渗出冷汗,嘴唇哆嗦着:“叶警官,我……我就是一时糊涂……”
叶昭收起材料,目光如炬:“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诬告陷害他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是自己承认,还是跟我回局里说?”
张富贵瘫坐在凳子上,双手捂着脸:“我认,我全都认。是我眼红秀兰生意好,写了那封举报信……我对不起秀兰妹子……”
叶昭取出笔录纸:“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一遍,包括你是怎么写的举报信,怎么投递的,都要如实交代。”
张富贵老老实实地交代了全部过程,在笔录上签了字。
叶昭收起材料,严肃地说:“明天上午九点,你要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向沈秀兰同志公开道歉。至于要不要追究法律责任,就看你的认错态度了。”
隔日,张富贵垂头丧气地来到秀兰麻辣龙虾馆门口。
街坊邻居们听说这件事,都围过来看热闹。
王春梅和李爱华站在店门口,沈秀兰平静地站在那里。
叶昭穿着便服,站在稍远的地方,确保事情按程序进行。
张富贵面对众人,声音发颤:“我……我张富贵,因为眼红秀兰麻辣龙虾馆生意好,就写了诬告信……我错了,我对不起沈秀兰同志,对不起各位信任她的街坊……”
围观的街坊们议论纷纷,大多是指责张富贵不地道。
几位常来的老顾客更是直接说:“秀兰开店以来,从来都是真材实料,价钱公道,怎么能这样害人!”
沈秀兰等到张富贵说完,才开口:“张老板,做生意各凭本事。你用这种手段,既害人又害己。”
张富贵连连点头:“是是是,我知道错了……”
沈秀兰转向围观的街坊:“各位邻居也都看到了,我沈秀兰开店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二字。以后欢迎大家随时监督,我们的厨房永远是透明的。”
人群里响起掌声。一位老大娘高声说:“秀兰,我们就信你!以后还来你家吃龙虾!”
这件事过后,秀兰麻辣龙虾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十月九日到十五日,日均营业额稳定在三百元以上,周末甚至能达到四百多元。
来店里的顾客都会特意看看那个透明的厨房,有的还会和孩子说:“你看,这就是诚信经营的样子。”
这一天,区电视台的记者突然来访。
原来卫生局将秀兰麻辣龙虾馆作为“卫生示范单位”推荐给了媒体。
记者采访了正在炒菜的王春梅,又拍摄了整洁的厨房环境。
沈秀兰站在收银台后,看着记者采访顾客。一位常来的老顾客对着话筒说:“我天天来这儿吃饭,就因为放心!你看这厨房多干净,虾都是活的……”
叶昭下班过来时,采访刚好结束。记者想要采访他,他摆摆手走到后厨,系上围裙开始帮忙洗碗。
摄像机捕捉到了这个画面,但叶昭始终背对着镜头。
当晚,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报道了秀兰麻辣龙虾馆的事迹。
画面里透明的厨房、整洁的环境、排队的人群,还有叶昭在后台忙碌的背影,都成了最好的广告。
新闻播出后的第二天,龙虾馆门口排队的队伍更长了。
许多人是看了电视特意赶来的,就为看看那个“上了电视的透明厨房”。
沈秀兰特意这天提早打烊,请所有员工吃饭。
王春梅和李爱华都有些激动,说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上电视。
沈秀兰给每人包了个红包:“这是大家应得的。只要我们诚信经营,就不怕任何考验。”
叶昭坐在一旁,看着妻子从容地安排着一切。
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眼角流露出不易察觉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