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铁盒,打开锁,里面是存折和一些重要文件。
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终停在一个叫百花胡同的地方。
这里离她的龙虾馆不远,都是老四合院,但地段好,将来肯定是黄金地段。
第二天一早,沈秀兰就去百花胡同转了一圈。
冬天的胡同显得萧条,不少院子门口贴着出租或出售的告示。
她默默记下几个联系电话。
回到店里,她第一时间打电话咨询房价。一个姓赵的房主很热情:“院子不大,但位置好,只要两万五。”
沈秀兰心里一动,这个价格在十年后连个卫生间都买不到。
但她现在手头只有几千流动资金,远远不够。
中午忙完,她坐在柜台后盘算。如果把龙虾馆抵押贷款,应该能贷到一些钱,但风险太大。
她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下午,她抽空去了趟房管局,咨询购房政策。
工作人员告诉她,私人买房可以申请贷款,但需要单位担保。
沈秀兰的心沉下去。她没有固定单位,龙虾馆是个体经营,很难找到担保。
回来的路上,她经过一个新建的商品房小区。
售楼部门口挂着巨幅广告:“首付三成,轻松安家”。
她站在广告前看了很久,直到手脚冻得发麻。
晚上打烊后,她罕见地没有立即算账,而是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发呆。
王春梅收拾完厨房,看见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秀兰姐,遇到难事了?”
沈秀兰回过神,勉强笑笑:“在想扩大经营的事。”
王春梅在她对面坐下:“我说句实在话,现在生意稳当,慢慢来就好。”
沈秀兰没有接话,她明白王春梅的好意,但更清楚时代的机会转瞬即逝。
第二天是周日,叶昭轮休。他看出沈秀兰心事重重,主动提议:“带孩子们去公园走走?”
沈秀兰本想拒绝,但看到三个孩子期待的眼神,还是点头答应了。
公园里,孩子们在结冰的湖面上溜冰,笑声传得很远。
沈秀兰和叶昭站在岸边,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消散。
“你看那边。”叶昭突然指向湖对岸的一片工地,“听说要建新小区。”
沈秀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栋栋楼房已经初具雏形。
“房价会涨的。”她轻声说。
叶昭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
沈秀兰抿嘴笑了笑:“猜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房子肯定越来越贵。”
回家后,沈秀兰重新振作精神。她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先租院子,等攒够钱再买。
周一早上,她再次来到百花胡同,找到那个要卖院的赵房主。
“赵大爷,院子租吗?”
老人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租也行,月租八十。”
沈秀兰仔细看了院子。虽然旧了些,但结构完好,稍加修整就能用。
她心里盘算着:这里可以改成特色民宿,或者做私房菜馆。
“我能看看房产证吗?”
赵大爷取出一个红本子。沈秀兰仔细查看,确认产权清晰后,下了决心。
“我先租半年,押一付三。”她从布包里数出三百二十元钱,“如果以后您要卖,优先考虑我。”
签完租赁合同,沈秀兰站在院子里,冬日的阳光照在她身上。
虽然离买下院子还远,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傍晚,叶昭来接她时,察觉到她的心情明显好转。
“遇到好事了?”
沈秀兰眼睛弯成月牙:“租了个院子,在百花胡同。”
叶昭有些惊讶,但没有多问,只是点点头:“有用就好。”
夜里,沈秀兰睡不着,索性起床继续规划。灯光下,她在地图上圈出几个重点区域,这些都是未来会大幅升值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