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夜宴揽才(2 / 2)

随便喝,连他老爹请人喝酒以及犒赏属下的酒水用的都是醉春风。

同时也侧面说明,醉春风在大汉有多火,反正刘明靠着醉春风实现了日渐斗金。

酒过三巡,玉兔高悬,月辉将杯盏间的酒液映得愈发澄澈。

刘明目光扫过座上二人,见房玄龄眉梢微垂、指尖轻叩桌沿,杜如晦则单手支颐、眼神已有些涣散,心知二人醉意渐浓,正是开口的时机。

他缓缓放下酒杯,话锋陡然一转,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如今雁门刚历战火,虽说眼下暂得安稳,可境内百废待兴,处处皆是要补的窟窿。”

“雁门地处边疆,环境极差,民生要恢复,同时吏治也要整顿。

更别说北疆的匈奴,这一桩桩一件件的”

刘明抬手按在桌案上,目光灼灼地望向二人。

“我心里清楚,靠一人之力,纵是拼尽全力,也难撑这雁门大局。

所以二位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恰是雁门此刻最缺的栋梁。

不知二位愿否屈就,与我一同治理这北疆之地,为天下安定出一份力?”

杜如晦闻言,醉意竟消散了几分。

他望着刘明眼中毫不掩饰的真诚,入城时的景象又浮上心头。

他转头看向房玄龄,二人四目相对,无需多言,便已明了彼此心意。

下一瞬,两人同时离座躬身,语气掷地有声:“蒙君侯不弃,我等愿为雁门侯效犬马之劳!”

刘明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连忙起身上前,双手稳稳扶住二人:“有二位先生相助,我如虎添翼!来,咱们再饮几杯!”

可这酒刚续上,没喝几口,房、杜二人便再也撑不住,双双趴在桌上,呼吸渐趋平稳。

刘明望着二人熟睡的模样,嘴角忍不住上扬,心中暗忖:“完美!往后招揽人才,这必须先喝一口,才能事半功倍”

他当即召来亲卫,仔细叮嘱道:“将二位先生扶到偏院歇息,再寻两名细心的侍女过去伺候。

毕竟醉得厉害,身边得有人照看着,别让他们夜里着凉。”

或许有人会说,酒后之言当不得真。

可如今这大汉天下,文人最重风骨,一旦应下的事,极少有反悔之理。

当然,除了司马家,其他终究是少数。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刘明与房玄龄、杜如晦分坐案前,手中捧着温热的茶水,袅袅茶香驱散了残余的酒意,也让议事的氛围多了几分和谐。

刘明率先开口,将近日探得的匈奴完颜部落动向、乌恒在辽东的异动,以及六国残余势力的消息一一细说。

杜如晦听完,手指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略一沉吟便道:“主公不必忧虑。

完颜部落虽兵强马壮,可漠北的老牌势力也非弱者,他们绝不会坐视完颜部独大,定会相互牵制。

至于乌恒,咱们无需提前伸手。

幽州本就与乌恒接壤,他们若连边境之患都摆不平,夜里怕是睡不安稳,自会主动应对。”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主公提及的六国残余,如今不过是一盘散沙,各怀心思,成不了气候,咱们只需静观其变,不必急于出手。”

“克明所言极是。”

房玄龄从旁颔首,接过话头。

“眼下咱们最该做的,是顾好并州境内的事。

待雁门根基稳固,粮仓充盈,百姓能安居乐业,无论漠北或是辽东有何异动,咱们都能从容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

刘明静静听着,只觉此前混沌的局势瞬间明朗。

如今想来,竟是自己太过心急,对局势的把控仍有不足。

他当即开怀大笑,语气中满是欣慰:“有二位大才辅佐,何愁大事不成?”

笑声渐歇,刘明神色一正,郑重说道:“既然如此的话,我会举荐玄龄前往靠近幽州的平城县,克明去武州县。

二位到任后,可全力推行新政,整顿当地吏治,恢复农耕生产,同时暗中整饬军备。

咱们得为日后的变数,早做打算!”

刘明与房杜两人定好计策,就带着两人去郡守府寻找郡守刘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