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则淡然处之,他知道唐朝没有糊名制的科举上的危害。
会让大批关系密切的世家子弟,在科举上考上好名次,纷纷当上好官,而寒门至此再无出头之日。
什么?你说他明明知道,可为什么不去改革,增加糊名制?!
这说的容易做的难。
动世家的蛋糕,第一天就被悄悄整死,都不为过。
【后面,那些勾结在一起的世家群体,纷纷商议该如何。】
【“那现在该怎么办?”】
【“我听说陛下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说明陛下犹豫了。”】
【“我打听的消息也是这样,我还听说楚王貌似走了,也连夜带家人与幕僚回封地去了。”】
【“楚王他走了?!”】
【“他走了,说明他想终止通商政策的心也不是那么坚定,那说明事情还有转机。”】
【“那或许我们什么都不用做,陛下也就不会终止通商政策了。”】
【“不!我们不能这么坐以待毙!我们还得让陛下知道通商制度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
【“怎么搞?”】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送陛下那个!!”】
【“什么那个?说来听听。”】
【“当初陛下废太子时期,发生了一些事。”】
【“比如行为亲近突厥,让突厥人。”】
【“这个行为陛下至今还没有改。”】
【“故而朝堂上,才会有那么多突厥人当大臣。”】
【“这个我知道,但又跟通商有何关联。”】
【“哎!莫急莫急!且听我说完。”】
【“陛下曾爱一位名叫称心的人,我们只要找到相似之人,并通过商路贡献给陛下,展示通商的好处。”】
【“那这样,陛下就会知道我们的心意,不会终止通商政策了。”】
【“明白了。”】
【“好,就这么定了。”】
【“大家一起发动人脉,联系手底下的商人,来私下找找。”】
【“当然尽量不要闹出大动静,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那些大人知道。”】
李世民已经是想到那个结局了。
李承乾沉迷于与称心酷似的人玩乐中,荒废了朝政。
楚王没了实权,控制不了通商政策。
通商政策就此失去了限制它的缰绳,一路朝着不可控的路上狂奔。
大批世家官员上下其手,从中捞钱,百姓就此民不聊生,致使盛唐极速崩溃。
这一切如过往的史书上记载的朝代,发生的事一样。
对此,李承乾也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可是他想改变,但又控制不了天幕的走向!
【世家官员的计划很成功!】
【他们找到了神似称心之人,献给了当时的唐承宗。】
【唐承宗那时一见到他,恍了神!】
【甚至精神受到刺激,发疯了问他:“你是谁?你到底是谁?”】
【还好那人知道自己的使命,急中生智,连声回答:“回陛下,我是谁不重要,但此时此刻,我正是你最爱的称心啊。”】
【至此,名为称心之人,受到了唐承宗的喜爱。】
【例如,称心因受家乡蜀地影响,喜爱岭南地区的新鲜荔枝,唐承宗知道后,便命驿马疾驰进贡。】
【如此极为荒唐的行为,被后世诗人作诗暗讽这种现象,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等诗词纷纷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