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一剑成仙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已将书剑许明时

第一百一十七章 已将书剑许明时(1 / 2)

这一座遥远的西域小城给白松的,是更为深沉的东西。

一种天性的、来自于这片苍茫大地的自然和自由,注入了白松的血脉。

他喝着碎叶河的水长大,在风沙中蹒跚学步,被西域的落日惊艳。

胡人豪迈率性的性格,影响了他父亲,也影响了年幼的他。

父亲的骨子里,还有华夏传统文人的柔弱与细腻。他厌倦人生的不自由与漂泊无依,与生俱来的罪名成为枷锁,终生束缚着他,尽管行侠仗义能够填补一点生命的无力感,内心依然孤寂。

但白松不同,他被父亲保护着长大。

随父亲读书,看父亲骑马,父亲心底的哀愁,他还懵懵懂懂。

这片土地赋予了他一股纯粹的、天性粗犷的气质,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成为白松一生抵抗权贵的根源。

黄昏时分最明亮的那颗星,变成灵魂从天上坠落,肉体被原始的大地养育,父亲教会他的诗则成了浪漫的启蒙,于是他再也无法融于纷乱的人世,只能步履不停,一生飘摇,一生寻觅。

离开了碎叶,白尚带着全家,一路向东逃亡。穿越新疆,青海,一年后抵达四川江油市清廉乡。

这里的人们对于这个外来家庭充满了好奇,问及姓名,男主人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名为白尚,再无过多的话语。

古代交通不便,出行依靠步行,依靠马车。他们一路颠沛流离,翻越了无数座山川,躲过了一次次追杀,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光景。

小白松在这漫长的迁徙中,脱去了些许稚气,长成小小少年的模样。

最后到达的地方,也许是白尚经商曾经停驻过这里,也许是因为这里极其复杂的地形,能让追捕者难以发现他们的影踪。

总之,这里成为白松的故乡,他的记忆开始的地方。

入蜀当然是不容易的,入蜀之难,在白松成年后所写的《蜀道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兴许是因为幼年初次入蜀的记忆一直潜伏在深处,与成年后的人生经历遭遇后,生发出的感慨,便格外深刻。

蜀道之难,与蜀地的富庶丰饶形成了鲜明对比。

蒙蒙烟雨笼罩着秀丽的山峰,山的青翠,水的柔情,这里的钟灵毓秀孕育了白松的浪漫诗情。

这一方土地上,诞生了历史上无数传奇人物。仿佛只是命运随机的一次抛置,人生活在一座城里。

时间如水流过,人会逝去,而城一直存在。

人留下故事,留下无数记忆的碎片,城摇摇欲坠。

白尚在江油,仍旧是经商为生,靠着长江,在上游和中游设立庄口,实现巴蜀和吴楚之间的货物流转,养活一大家子人。

隋朝始有科举考试,读书人可以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历经层层筛选进入仕途。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基础过于强大,重农抑商的传统难以撼动,商业成为末流,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唯一从政的途径——参加科举考试,对于白尚及白松而言,都是断绝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