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絮致了谢就将太后送回住处。
南絮看着太后的侧颜,发现她较前世见时苍老不少,两鬓斑白,面容也因简衣素食保养不当而细纹丛生。
想来堂堂一国太后本可晚景如春、含饴弄孙,却因为自己的亡故而到这玉佛寺礼佛,念及此处便有些难过。
太后察觉道南絮的神色忽然悲伤起来,便问:“施主为何突然难过起来?有什么可以与老朽诉说,老朽虽虚度了许多岁月,但毕竟年过半百,可替施主开解一二。”
南絮十分感激,回道:“多谢师太好意,小女别无他事,只是看见师太您独自一人提着篓子,四下无人可使,便想到家中也有祖母,多年未去探望,不知祖母是否安好,思念至此,不禁有些动容,多谢老妇人好意。”
太后顿了顿,问道:“施主,许久未曾回家,许是另有隐情?”
南絮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道:“小女经历了些事情,暂无法回家探望,只得一切尘埃落定,再回家探望祖母。”
太后看着南絮,只觉得眼前的姑娘虽然生着一副与时芍不尽相同的面孔,但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与时芍分外相似,尤其她惦念家中祖母时的神情,与往日自己生病时,时芍担忧自己的神色并无二致。
顿时,太后对这女孩油然而生一股亲切感。
此时已走到小路尽头,一座房屋出现在眼前,此屋是就地取材建成的,没有雕栏玉砌,没有琼楼玉宇,却使人一眼便难以忘怀。
屋舍整洁,翠林环抱,连洒进的阳光都透着一股温暖静逸,俨然是一处避世礼佛的好去处。
太后取下南絮身上的背篓,笑道:“施主,小屋已到。施主走了半日想必也是乏了,留下喝杯茶,歇息歇息吧。”
南絮点头致谢,便进了小屋前的院子里。
这时,不知哪里跑来了另一位老妇人,神色慌张,脚步匆忙。
见到太后,她又惊又喜,上前道:“太后娘娘!奴婢可算找到您了!再找不到您,奴婢就要把这整座玉佛寺翻个遍了!您怎的不知会一声奴婢便出去了。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皇上怪罪下来,奴婢该如何向皇上交待啊!”
听她这么一说,南絮想来她应是宫里派来照顾太后的嬷嬷。
不过太后似乎不喜这个嬷嬷唠唠叨叨,由着她围着自己打转,也不抬头瞧她一眼。
嬷嬷唠叨完,看见一旁站着的南絮,神色凌厉起来:“你是何人?怎么进来的?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太后娘娘诵经礼佛之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快出去!”
太后闻言,抬起头来阻拦:“这位施主帮哀家提了篓子,哀家叫她在这喝杯茶再走。”
嬷嬷听了连连和南絮道歉,跑进屋中去斟茶。
太后见南絮神色如常,对自己的身份一点也不惊讶,便问:“姑娘,你是否早就知晓哀家是太后了?”
南絮心惊,见自己假装不认识她的事已被识破,索性和盘托出。
南絮上前,跪倒在地,恭谦道:“请太后娘娘恕罪。民女确是早已知晓您是太后。民女此番是跟随皇子公主们来请太后娘娘移驾回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