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侯门贵妻 > 第247章 洛神参政四

第247章 洛神参政四(1 / 2)

话说这天清晨,婉池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内阁。婉池每天都来得很早,她到内阁的时候,大臣们都还没有到。婉池略微等待片刻,大臣们方陆陆续续地到了。

婉池正襟地站在大堂中央,随和中透着肃穆。等大臣们到达,相互行过礼,便各自归位。有些大臣们见到仍然是林婉池掌管朝事,心里并不十分舒服。

婉池看着大臣们,内心明白几分,她说到:“陛下身体尚未好,今日,仍由本宫代理。昨日,鄞州知府送来奏折,奏折上说,近些年我中原风调雨顺,百姓种养的夏粮秋粮连年丰收。然而,谷多则贱,农夫们并没有因为连年丰收而获得利益,反而,因为粮食丰收导致租岁增加,农夫们入不敷出,为了应付各种课岁,当地的农夫贱卖粮食,更甚者,有些农夫到处抓捕毒蛇,以蛇代税,因此举而被毒蛇咬伤咬死者颇多。各位大臣,对于这样的事,可有良策。”

婉池说完,大臣们三两个集在一起嘀咕。此时,韩大人站了出来,说到:“娘娘,微臣认为,朝廷应该对鄞州进行减税。”

婉池问:“哦?韩大人提出减税之说,可有道理?”

韩大人道:“既然鄞州农民们觉得税赋过重,那对其减税,可以减轻当地农民们的负担。”

婉池点点头,说到:“韩大人此话有理。各位大臣意见如何,是否也同意韩大人减税之说呢?”

婉池话一落,几位大臣连声赞同韩大人减税之说。婉池坐在前面,细心的她发现,傅丞相一脸忧虑。

“丞相大人,您有何高见呢?”婉池微笑问到。

傅丞相站了出来,说到:“娘娘,关于鄞州之事,依微臣认为,对其减税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哦?此话怎讲?”婉池问。

傅丞相道:“娘娘,鄞州近来连年丰收,百姓仓粮颇丰而导致谷贱,然因为粮食丰收而租税增多,百姓不堪重负,朝廷对他们进行减税,倒是个办法。然而,这个办法却不大可行。”

婉池问:“为何不可行呢?”

丞相道:“其一,如果朝廷对鄞州减税而不对其他地方减税,那么其他地方的百姓会抱怨朝廷厚此薄彼。因此,要减税就要对全中原减税,而不能单单对鄞州减税。而我朝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税赋已经一减再减,为了振兴农业,厚待百姓,皇帝已经把税赋调得最低,如果此次又进行新一轮的减税,恐怕国库入不敷出,影响朝廷用度以及军饷的供给。其二,如果因为百姓粮食丰收而减税,那么,如若百姓粮食欠收呢,那不是更应该减税吗?照次推理,粮食丰收时要减税,粮食欠收时也要减税,那么,朝廷时时都需要减税了。”

婉池道:“丞相大臣此言有理。丞相大人思虑周全,各位大臣,你们也要学学丞相大人,今后,你们想问题时应该思虑周密,这样才能制定出万全的对策。”

婉池一说完,其他的大臣因为婉池独独夸赞丞相而略微不满。韩大人更为如此,因为自己提的对策被丞相否定了。因此,韩大人又一次站了出来,言辞激烈地说到:“傅丞相,依你所见,朝廷不宜对鄞州减税,那么,您可有何对策呢?难道朝廷就看着百姓们因为税赋过重而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吗?”

韩大人话一落,立马有几个大臣附和韩大人,对丞相提出质问。傅丞相面对众人的质疑,并不紧张,而显得很镇定。他对婉池说到:“娘娘,微臣既然不赞成减税,自然会想到其他的办法。”

“丞相大人请说?”婉池微笑地道。

傅丞相道:“娘娘,微臣认为,为了解决鄞州粮食丰收而谷贱的问题,朝廷应该设立粮仓,用于收购鄞州多余的粮食。一则,设立粮仓可以收购鄞州多余的粮食,适当地抬价,这样百姓可以按照比较满意地价格将多余的粮食卖给朝廷。二则,设立粮仓,可以调剂当地的粮食供给。在丰收之年,老百姓将多余的粮食卖给朝廷,朝廷把这些粮食给储存起来,等遇到干旱或是各种天灾之年,百姓欠收,朝廷可以将储存的粮食供给当地的百姓。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粮食丰收而谷贱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当遇到灾害时粮食欠收而引起的粮荒。三则,设立粮仓,既能保障当地,也可以保障其他地方,当一个地方连续几年丰收,而别的地方遇到干旱或是其他天灾而粮食欠收时,朝廷可以调度粮食,多供给那些粮食欠收的地方。”

婉池听了,笑道:“丞相大人提出的这个策略,真是完美无缺啊!本宫认为,解决鄞州谷多而贱的问题,就按照丞相大人所言,设立朝廷粮仓,专门收购百姓多余的粮食。其他地方也可以效仿,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要设立粮仓,保障粮食的安全,维护百姓的利益,天下社稷就能更安稳,百姓也更加幸福了。”

“嗯!此言有理!有理!”其他大臣们听完,也撇去刚才的不满,个个心服口服。就连韩大人,也愧疚地低,拱手说到:“丞相大人思虑周全,微臣惭愧!惭愧!”

“好!鄞州知府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关于税赋的。”婉池道。

“是何问题?”大臣们问到。

婉池道:“近日,本宫陆续接到密报,说从西域到幽州,有许多地方以安抚西域,抗击西域蛮帮为由,突然增加了对老百姓征收的税赋。对各地征收之税赋,一向以朝廷订立的制度为准,地方官员没有增税或是减税的权力,此番各地私自更改课税,实在是有悖祖制。这是绝不允许的!”

婉池的话一出,众臣议论纷纷。此时,李大人说到:“娘娘,如何发生这种事?朝廷征税,是有祖制条令的,对各地征税多少,增税还是减税,也只有当今的皇帝才有资格定夺,各番官侯没有更改课税的权力。私自更改课税,可是要杀头的,各地官员是知道其中的厉害的,怎会私自增加课税呢?”

方大人也说到:“娘娘,微臣也对此事有疑问。娘娘接到的密报,消息究竟可靠不可靠?微臣是掌管库银的,各地征收的税赋都需要上缴朝廷,如若各地官员私自增加了课税,那为何不见入库的税银增加呢?这些多增收的税银,又流向何处?”

婉池听了,疑惑地道:“哦?竟然上缴朝廷的税银没有增加?那么,那些官员私自增加课税的税银又流向何处呢?会不会是被某些官员暗度陈仓、私吞库银了呢!”

韩大人说到:“娘娘,这种事是不可能的。您接到的密报会不会是假的。如果各地官府平时的日常开支不够,自然会直接向朝廷申请,让朝廷多给他们饷银。他们有一万个胆子,也绝不敢私自增加对百姓的课税啊!就算是某地有贪官,想从百姓那里收敛些钱财,也不会全中原处处都有贪官,都要私自增加课税,私吞库银啊!”

张大人道:“娘娘,您接到的密报,究竟有没有根据?娘娘您有没有亲自去查证?”

“这……本宫也是近日才得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去各地查证……”婉池听了重臣们的质疑,窘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既然娘娘都还没有证实这消息,何用拿到朝堂来议论?哼!如若是当今的陛下在,他是不会把还没有查证的消息拿来让我们评定的。娘娘既然都还没有查证这消息可靠不可靠,又何须拿到朝廷之上让大家定夺!”蔡大人言辞激烈地说到。他本来就对林婉池插手朝政之事不满,如今刚好抓住了林婉池的一个小把柄,便揪着不放。

蔡大人说完,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起来,言词激烈,认为婉池提出的事并没有根据。

“这……”婉池被重臣质问,顿时尴尬无语。傅丞相看着婉池有些为难,便圆场地说到:“娘娘,此事还是查实之后再说吧!如若没有其他事,先散朝吧!”傅丞相好心地指点婉池,因之前有太后托付,让他在朝廷之上多罩着点婉池,同时,婉池对他亦是相当地敬重,因此他对婉池并无坏心。

婉池听了丞相的话,点头说到:“好了!今日议事就到此,如若大臣们没有其他事,就先散吧!如若有事,请单独晋见。”

大臣们听了,便行了礼,陆续地离开。

傅丞相也跟着大臣们走着,但他故意走得很慢,等到大臣们渐远的时候,他又转过身子,折回来。

婉池看到傅丞相又折回来,疑惑地问到:“丞相大人,汝为何又回来了?”话说傅丞相将各地官吏私自增加课税的厉害关系告诉了林婉池,林婉池得知这一切不仅仅是官吏私自课税那样简单,在这些私自增加课税的官吏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强大的幕后指使者,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为了彻查此事,林婉池邀约傅丞相一起,在一间密室里召集了十几位可信任的差夫,将事情禀明,吩咐差夫前往各地,暗中调查此事。

差夫们得了娘娘的谕旨,个个乔装打扮,有的打扮成商贩,有的打扮成勇士,有的打扮成农夫,他们秘密离开京师,准备前往各地搜罗证据。

然而,或许是敌人的眼线无处不在,也不知是谁泄露了消息,那些差夫们刚出城门,就被一群蒙面的人给五花大绑地抓走了。而身在皇宫里的林婉池并不知道,自己派出的密探已经一个一个地被杀害。林婉池更不知道,一场针对她的刺杀行动正在悄然进行着。她以及整个皇宫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这天清晨,经历了多天的风雪已经停歇,久别不见的太阳慢慢从云层里露出了半圆,含着热度的光辉照耀着大地,大地又开始享受太阳的恩泽,那些覆盖着大地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消融成湿润的雪水,然而,天地间因为雪的消融而变得更加寒冷。

云熙宫里,婉池早早地起来,在一群宫人的服侍下穿衣、梳妆。蓉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羹,轻盈地走进来。婉池见了她,顿时展开笑颜,温柔说到:“蓉儿,姐姐不是说让你不用忙活吗?你怎么又亲自去熬粥了?如今天亮得晚,又如此严寒,你可以多睡点。”

蓉儿笑道:“姐姐,蓉儿没什么事,所以就起来熬粥了。况且,姐姐最近那么辛苦,需要好好地滋补身子,蓉儿熬了您最喜爱的莲子羹,快趁热吃吧。”

“嗯!”婉池应着,接过蓉儿递来的碗,从碗口传来的热气犹如一泓温泉,从碗口缓缓地流淌入她的心底,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她的脸上。

婉池喝过蓉儿送来的莲子羹,便照着往常那样,前去内阁与大臣们商议朝政,然而,她刚在路上,便见到几位大臣惊慌地小跑着,正朝她的方向走来。婉池见了,便叫住他们,问到:“何事如此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