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韩、方三人等待太后的消息,等了整整七日,都没听见高公公传来任何太后的旨意。三人以为太后不赞成他们的主意,沮丧不已,想着既然太后都不赞成,自己那么积极地出谋献策作甚,还不如就此打消了念头,安安分分地做臣子,混混过日子算了。天下、家国,他们都不管了。
就在李、韩、方三人想打消主意之时,高公公悄悄地来了,他将皇太后传来的信条给三位大人过目。三位大臣见了,欣喜不已,直呼:“这回家国有救了。”尔后,三人与高公公又一次密谋,商讨下一步行动之策。
这天夜里,身在太和宫的太后又见到鸽子飞来。太后将信条取下,只见信条上写到:“启禀太后,李、韩、方三位大臣想派人入宫解救太后。三人说只有太后做主,才能定夺战策。”
太后看了信条,摇摇头,拿来白绒小碎片,提笔写到:“不可莽撞,哀家身处深宫,任何人出入皆有耳目。如若你们入宫劫救哀家,会惊扰了帝后,败露我等之阴谋。哀家唯有假装继续被软禁,不做任何动响,才能将计策悄悄进行。”太后写完信条,将信条绑在鸽子腿上,再将鸽子放飞空中。
不多时,鸽子又飞回来,腿上又绑了另外一张信条。
太后拆开信条看了,见写到:“太后,今夜李、韩、方三位大臣与奴才同处,今夜无眠,我等觉得务必尽早打算。下一步行动该怎么做,请太后明示!”
太后思虑片刻,提笔写到:“先除袁绍!袁绍乃军中之首,是主宰东军、西军、南军、北军以及皇家御林军的统帅。若袁绍将军安在,我等想鼓动军队造反帝后,唯恐军队不会听从。不过,袁绍为人耿直,忠贞不渝,在与西域胡人之战以及平乱安国公主梁王之战都立了不少战功,可谓战功累累。况,袁绍的祖母是先帝的表姑,是皇亲国戚,承蒙先帝厚爱。故,不可杀了袁绍,想计策悄悄地把袁绍送出关外流放,才是上策。”
信条随鸽子传出,李、韩、方等见到太后的旨意,才得入睡。今夜,他们三人打扮成乡下农夫,来到离高公公住处附近的一家客栈留宿,这家客栈离高公公居所也就三条街。他们这般,一来是为了闭人耳目,二来也方便高公公出入。如果他们四人都是在李府密会,恐下人生奇。况且高公公乃皇宫之人,经常出入李府,更会引人猜疑。所以,他们装扮成农夫,来到高公公修养的居所附近的客栈留宿,深夜时高公公好从住所溜出来,与他们密会。
李、韩、方三人得了太后的旨意,安稳地睡了一觉。这几日皇帝病中,皇后日夜陪在侧,不上早朝,一切事由交给左相处理。所以,他们不用上早朝,也就不用天灰蒙蒙亮的时候,就得起来,骑上骏马,由随从领着马儿、提着宫灯,朝皇宫而去。
李大人早上起来,有推开窗户察看天色的习惯。往时,因要上早朝,他都是天灰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不过,这几天不用上早朝,况且昨夜睡得晚,有些劳累,所以今儿起的也晚,他推开窗户时,见天已大亮。
“天已那么亮了!”李大人自言自语地道:“该几时了?客栈这又没有记刻时间的沙漏,都不知啥时候了!”
他居住的客房在客栈的二楼,远观窗外,可见到不远处有处市井,人来人往,一片热闹祥和。李大人看着热闹的市井,不由得多看了一会。不过,市井的某处角落,却吸引了他的眼眸。原来,他见到在某处角落里,五六个混混模样的人物正围着一个小厮模样的男子,混混们把那男子围在中间,像推皮球一样的将男子推来推去。
李大人见状,忙披了件厚衣就走下楼,走离客栈。
客栈老板以为他要走了,连忙拉住他的胳膊,说到:“诶…客官,你还没结账呢!”
李大人撇了他一眼,说到:“老板,急什么?我还没走呢!”
客栈老板问到:“客官,您还没走那您这是去哪啊?!”
李大人没好气地道:“市井那里有人打架,我去劝劝,要不就出人命了!”说完,李大人甩甩衣袖,大步地走开。
客栈老板听了,愣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