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面容古拙,双眸微阖,仿佛神游太虚,对玉帝之问置若罔闻。
灵宝天尊面带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深邃,手中拂尘轻搭臂弯,同样不语。
最终,是居于右首、面容清癯、气息最为平和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目光平和温润,却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他没有直接回答玉帝,反而微微侧首,看向大殿另一侧。
真武荡魔天尊正垂首立于武将班列之前。他脸色苍白,气息紊乱,往日凛然的神威此刻被一种深沉的疲惫和压抑的屈辱所取代。
最刺目的是他手中紧握的那柄剑——曾经威震三界的黑水玄天剑!此刻剑身黯淡无光,爬满狰狞的暗红污痕,如同活物般微微搏动,丝丝缕缕的沉沦秽气正不断从剑柄处向上侵蚀,与真武护体神光激烈冲突,发出细微却令人心悸的滋滋声。
道德天尊的目光在真武剑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收回,重新看向御座上的玉帝。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个神仙的耳中,带着一种勘破世情的平静:
“陛下垂询,不敢不言。那洛麟渝,确曾有机缘,拜入凡间一脉微末阴阳术士门下,沾染些许微末道意。然,其根性早被沉沦魔渊玷污,堕入魔道,戮害生灵,祸乱阴阳,已成天地大患。其行其罪,早已悖逆师门初衷,非道门所能约束,更非道门所愿见。”
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和,却透出一种斩断因果的决然:“道门清静无为,亦讲承负。此子既已彻底背道入魔,其所行所为,一切因果业力,皆由其自身承担。其师门若有失察之责,自有天道循环。至于天庭法旨,诛魔卫道,乃天地正理。道门…并无异议。”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承认了洛麟渝与道门那点微末的传承关系(微末阴阳术士),又立刻将其切割得干干净净(根性玷污、悖逆师门、非道门所愿),更将后续责任推给了天道循环和天庭正理。最后那句“并无异议”,更是直接表态支持天庭的诛杀令。
玉帝冕旒下的目光微微闪动,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却也并未完全满意。他正要开口,阶下的闻仲却再次踏前一步,声音带着雷霆之威:
“陛下!真武帝君身负荡魔重任,执掌玄天神剑!然此役不仅未能擒获凶胎,反令天庭重器玄天剑被沉沦污秽所染!神剑蒙尘,帝君失职!此等重罪,若不严惩,何以正天规?何以儆效尤?恳请陛下,降下天罚,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大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矛头直指真武!
真武身躯微微一震,握剑的手更紧了几分,指节发白。剑柄处传来的污秽侵蚀剧痛似乎加剧了,他强行压制着翻涌的气血,却无法反驳闻仲的指控。剑污了是事实,任务失败了也是事实。
玉帝的目光转向真武,威严中带着审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灵宝天尊忽然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缥缈的笑意,却如同惊雷:“闻仲道友此言,未免过于苛责了。真武道友与那沉沦魔种巴尔正面对撼,为尔等雷部降临争取时机,其功不可没。玄天剑受污,非战之罪,乃沉沦魔渊之力诡谲难测,更兼…那洛耿春以阎王骨碎引爆幽冥死气,搅乱战场所致。此乃变数,岂能尽归咎于真武一人?”
“变数?”闻仲浓眉倒竖,声如洪钟,“身为帝君,执掌神剑,未能预料变数,未能护持神器,便是失职!”
一直闭目神游的元始天尊,此刻终于缓缓睁开双眸。他的眼神漠然,如同俯瞰星河运转,不带丝毫情绪,目光扫过真武手中污浊的玄天剑,扫过闻仲,最终落向无尽虚空。他只吐出两个字,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直指核心的意味:
“此乃变数。”
四个字,仿佛为这场争论定下了基调。
玉帝沉默片刻,冕旒珠帘微微晃动。最终,他威严的声音响起:“真武荡魔天尊,护持神剑不力,致使天庭重器受污,确有过失。念其荡魔之功,免去重罚。然,玄天剑受污,神格受损,不可再执掌。着其即刻前往‘斩仙台’,借先天庚金肃杀之气,驱除剑身污秽!一日不净,一日不得归位!期间,北俱芦洲荡魔事宜,暂由…九天杀童大将代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