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这究竟是好,是坏?
古今中外事,尽付笑谈中。
这一句话说完之后,宁义武忽然瞥了一眼宁无缺,仿佛是在说,你这小子可要好好像你弟弟学习。
站在一旁的宁无缺,听闻父亲如此一说,心中感到满是惭愧,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搭话,只顾低头苦笑。
他想起往昔青春岁月之时,同样也是如同今天这般与父亲争执不下,不禁心中感慨当时自己也曾年轻懵懂,无法体谅父亲的苦心,而如今见远弟今日表现远甚于当年的自己,自是心中欣喜万分。
他毕竟是宁鸿远的哥哥,也毕竟是宁义武教育出来的儿子,深深明白家族团结重于一切。
如果换做是那些镇民的家族,恐怕此刻又会心生嫉妒。
在宁家,兄弟之间从来没有任何嫉妒之心,也不可能生出任何嫉妒之心,因为教育,因为意志,因为传统。
坐在宁无缺一旁楚凝儿,眼见夫君苦笑,回想起那一件事,她也在场,不禁也跟着夫君一同苦笑。
一家人和气欢乐,早已经将这乱世风云抛掷九霄云外。
如今能够恪守宁家传统之人,也唯有宁义武一家人了。
这是由于一方面是宁家规矩多,许多人不愿意坚守,另外一方面,身为宁家人其实本身也没什么好处,除了先祖们的告诫,诸如“行侠义”,“少名声”等等之外,先祖们未曾为他们宁家留下任何武功秘籍,也未曾为他们宁家留下任何财产。
比起其他那些显赫家族,宁家人实际上从未得到什么实惠,所以,曾经许多宁家人由于犯错而受到本家的驱逐之后,反而窃喜,这些叛徒因此而改名换姓者十之八九,加上社会风气使然,许多被驱逐者最后誓死不再姓宁。
姓宁又不能带来好处,反而还要恪守繁缛家族规矩,例如“行侠义”,“少名声”,最后还沦落到一个被驱逐的下场,那还姓宁做什么?
如此代代相传,如今整个宁家唯独剩下宁义武这一脉了。
宁义武的父亲,宁云天,曾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开国英雄,后来,他看破高层官道的奸诈,和底层人心的丧乱,最终弃官归隐,与妻子隐居终南山,一心一意琢磨武道,本想就此淡出世界,不曾料想自己儿子宁义武少有雄心,立志为重振宁家而长风破浪,故此,宁家人又卷入了这天下乱世的纷争。
眼前这一切都是由于宁义武恪守家族优秀传统所换来的,无论是儿子们的团结,还是手下的忠心耿耿,这都离不开宁家的优秀传统。
许多人总是奢望上一代能够给他们留下足够的财产,拥有这样想法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只有先祖遗留下来的人格上财产,才是永恒的。
按照宁家的规矩,身为一家栋梁,宁义武必须在儿子的二十五岁生日为其“冕词”。
酒过三巡之后,宁义武从椅子上站起,举起酒杯,面朝宁鸿远,为其冕词,“你刚才的表现,我不但不感到失望,反而很为你自豪,这足以证明你已经养成了正确的三观!可是在这个以武为尊的武境世界,光有这正确的三观远远不够,世上多有和你一样拥有正确三观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比你缺一个字,“勤”字!天下万恶之首,不是贪,不是邪,而是懒!一个人只有克服了“懒”,他才能够成为人,不说顶天立地,至少能够活得像个人了!这一点,你没有让我失望,自从你踏入武境以来,我对你的安排,早上修炼剑境,下午修炼身法,晚上刻苦读书,十五年如一日,日日夜夜,不曾懈怠,每当我在那些武宗宗主面前提起我自己的儿子,我很是自豪,而他们呢?却很是丢脸!哈哈哈!”
宁家的冕词就是这样朴素实在。
眼见宁义武这么一笑,众人皆是跟着笑了起来。
“这和我年轻时候没有任何差别,这也证明老天爷待我不薄,你们兄弟二人远比那些长老的儿子优秀多了!”
这世上没有任何赞美,比父亲的赞美更加让宁鸿远飘飘欲仙了。
宁鸿远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