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儒门仙侠传 > 0017章 牛刀始发轫

0017章 牛刀始发轫(2 / 2)

但四下沉寂,悄无声息,显然是孤灯大师早已远去。他无缘无故的来,说了些没头没尾的话,然后又不明不白的离去,令人大惑不解。儒子举起衣袖在额上一抹,拭擦冷汗,说了一声:“稀奇古怪,无聊至极!”欲盘膝而坐,稍作调息,熟料石柱下突然响起阵阵浪花般的巨响,漫天呼啸而至。

放眼一看,又是两条妖藤汹涌而来,似两股突然溃堤的洪水。

儒子定睛细看,见妖藤当中仍是有两名道门长老,正是去而复回的清虚和灵虚两道人。

灵虚道人喝道:“儒子,拿命来!”

儒子想起孤灯大师先前那番话,见灵虚道人来势逼人,此时不得不信以为真,叫道:“除魔卫道,本就是我辈修仙之人的神圣天职。道门上下已然堕魔,不配与我儒门斗法。邪魔外道,人人得而诛之。两者齐上,何足惧哉!”手挥琢玉剑,东一引,西一挑,轻描淡写,挥洒自如,正是先前将易家兄弟二人长剑绞缠在一起的妙着。

这一招纯属以力御力,引敌自攻,与儒门玄术的根本相去甚远。他自逆用儒门心法后,灵力大增,已臻上仙之境;后又自创招术,全是平时敢想而不敢用的怪路子。此时,他将这一招尚未有明目的玄术使出来,顿时引得两条妖藤相撞,只听得“唰!”的一声,两条巨大的长龙已绞在一起。

这两条藤身相撞击,立马枝散叶飞,根断须折。

儒子乘机一招定神术,将他们牢牢定住。眼见轻易便定住道门两大长老,心中狂喜不已。他一时杀得手瘾大起,笑道:“道门长老勾结区区几条小虫子,便想为非作歹,岂不欺我儒门无人?”提剑欲刺死两位长老,又觉得不妥,说道:“待我将你们一一擒住,再交由你们道门处置。儒道之争,嘿嘿……”

话音未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一声巨响,四条长龙般的妖藤应声而出。其中两条,仍是分别裹着道门长老。

儒子大喜,喊道:“来得正好!来得正好!你们道门长老,尽皆坠入魔道,已是天下正道中人的大敌。儒子降魔伏妖,责无旁贷!”长剑成圈,带得四个方位的妖藤团团的四下游走。

道门招式,本就潇洒自如,此时结合碧血灯笼,所有的攻击似乎全然没有套路可言,这正与儒子别出心裁自创的怪招路子相吻合,儒子自是杀得得心应手。他心中压抑已久,此时乍逢大敌,将一直苦苦思索,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的招式使了出来,威力惊人,心中自有说不出的舒畅。

此时以一敌四,竟是越斗越觉畅快淋漓,热血沸腾,三天三夜的酒兴,似乎逐渐开始发挥出来。

儒子如同猫捉弄老鼠一般,将四条妖藤折磨得筋疲力尽后,喝道:“邪魔外道,有什么本事就尽管使出来吧!”长剑又是一抖,逼得其中两条妖藤立马灰飞烟灭,归于虚无;另外两条因有道门长老在内,仍是用定神术定住。

举手投足之间又收拾四条妖藤,竟觉尚未过瘾,游目四顾,除了几堆乱石外,别无它物,心想:“妖藤知难而退,不敢现身相斗了!”正自得意之际,忽觉根须刺中的伤口处微微一痛,似是先前被杀的那几条妖藤的灵力钻入体内。

他心中一惊,急运内息,但觉真气流转自如,并无大碍,又为之一宽,于是也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眼见强敌既退,余敌又无踪可循,转身往火光处而去。绕过几座石林后,突觉阴冷逼人,眼前半空中,千百条妖藤来回游动,藤上的灯笼正喷着火焰,火焰鲜红,有如浓血,当真名副其实的碧血灯笼。

碧血灯笼之下,正是一座构架雄伟的大殿。

五行之中,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火本应是热辣辣的,炙人生痛,但这碧血灯笼发出来的火竟是冷飕飕的,冰凉透骨,一反五行常态,令人倍觉诡异无比,难以置信。

碧血灯笼见有人影,即滚滚而来,拦截儒子。

儒子心想:“道门上下果然是在修炼邪术,若非如此,桃川宫为何盘缠这许多妖物?”眼见碧血灯笼逼来,因心中涌起了一股除魔卫道的豪气,挥剑便砍。此举似乎惹恼了碧血灯笼,顷刻间越涌越多,呼天抢地。放眼处,如同置身于惊涛骇浪中,但这浪涛并非海水,而是澎湃的火龙。

火龙风涌云聚,吹得儒子大袖长袍猎猎作响。

儒子正欲查看四下碧血灯笼的来势,无意间看到长袍上被刺出的小洞,如此破烂不堪,极是不雅观,心头更是因此一震:“我先前只图一时之快而罔顾儒门礼法,如此胡闹,有失斯文,有损体统。如今身处道门境地,人前施用这些乱七八糟的招数,岂不是教人笑话儒门中人不伦不类,道术杂三旁四?这些不三不四的招式,自是不能再用的了!”

念及于此,不敢再胡作非为。

他与绿竹翁等人一番纵酒论道后,似乎窥到了以往从所未涉的境界,但因敬重儒门,始终觉得那些不按章法的道术是旁门左道。眼见当下碧血灯笼云集,当此情势,更无它想,琢玉剑一挥,正是一招画地为牢,剑尖连连催动,即有数十条火龙被困其中。

这招是儒门正宗的玄术,端的是威力刚猛,内劲纯厚,当空一划,光幕成柱,天上地下,牢不可破。当真有如无形的铁桶。

但这些火龙一般的碧血灯笼道行远在一般妖藤之上,这画地为牢虽能困住当中十来条,却奈何不了千百万条火龙齐头并进。被困的火龙沿着圆柱光幕上下游动,略一摆动,便破牢而出。

儒子略觉心惊,但有了先前一番得意,立马又是豪气大增,运起灵力,向着火龙直劈而去。一劈既出,竟是开天辟地的玄术,这是上仙境界的功力,儒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运用。

桃源大乱前,治子为了“救”儒子,曾瞒着众人使出这一招,在地下拍出一条宽约三丈,深不见底的大裂谷,将小德子等众阻隔开来。如此势头,即若天公雷神亦未必能办到,治子却轻而易举,一劈而就。

儒子自知功力浅薄,就连发梦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使得出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招。此时竟在危急关头使了出来,自是不胜狂喜。

然而,此时的碧血灯笼非同小可,集结成群,成千上万,这招开天辟地纵然威力无穷,一招既下,也只能劈断数百条而已。碧血灯笼又何止千万?况且要发这开天辟地的玄术,极为耗费灵力,即使是庸公这等上仙的人物,也只能连发十招。此时即便能连发百招,也无法将所有的碧血灯笼扫除干净。区区一招,自是有如蜻蜓撼柱,杯水车薪。

玄术既运,虽劈断数百条,却无法抵挡得住潮水般的进击;又因过于轻敌,身上竟有几处被火焰“炙”伤,冰寒直透骨髓,不时的散发出阵阵焦味。此味一出,更是引得本就躁动的火龙更加凶猛,急向儒子扑来。

眼见不敌,儒子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石林中寻觅躲避之所。

情急之下,无处可寻,眼见石林间巨石当空,当即长剑轻轻一划。剑光一闪,劈波斩浪一般,石林应声而裂,置身其内,猛龙虽恶,却一时不得其踪。

儒子眼见火龙无从落手,心中并不欢喜,心想:“我是来除魔降妖的,此时像个缩头乌龟般躲在大石头中,岂不是教人笑掉大牙?六年前的儒道仙剑大会斗法,我因年纪尚轻,需同门大仙照应而被道门耻笑。如今既然是为救难而来,岂可再闹这样的笑话?但开天辟地也除不了这许多恶龙,还能凭仗哪门玄术?”

正自苦思对策,突觉头下脚上,血气翻腾,五内如沸,整块凌霄而立的大石竟被碧血灯笼掀了起来,往空中抛去。

儒子亦从大石中掉了下来。

未等他着地,千百万条碧血灯笼如离弦之箭一般齐射而来。儒子紧握手中琢玉剑,凝神戒备。他越是危急,心思越是机敏,不由得想到:“我既已能运开天辟地,自然亦可使愚公移山。且以此招试试,挡得一阵算一阵。”

当即一招愚公移山,将巨大的石柱向火龙压去。无奈火龙数量实在过于庞大,石柱当前,有如粉团泥巴,只是给它们揉穴挠痒一般。

儒子不由得大为焦躁,心想:“道门既已练成这等妖术,我若不斩草除根,必定祸及儒门。与其受制于人,但不如先发制人。”眼见碧血灯笼猖獗肆虐,从四面八方逼来,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看到小羊儿一般。单凭儒门的玄术,显然不足以拒敌。

忽地想起绿竹翁在密林中向自己攻击时,自己急催灵力将他那些根须尽数挡在光幕之外的情境,心想:“先摆脱眼前困境,再作计较!”也不再顾得此举违背儒门所倡导的章法,当即运起灵力在四周布起铜墙铁壁般的光幕,将碧血灯笼挡在身外三丈之外。

此时的碧血灯笼非普通绿藤可比,灵力亦是远在绿竹翁之上。数百条巨龙般的力道一挤,已将儒子周身的光幕逐渐压小,越逼越近,三丈……两丈……一丈……

转眼之间,儒子便被吸成干尸。

数百条碧血灯笼如抱团的蜜蜂一般,离儒子仅有半丈之遥;儒子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怎么办!